缩略图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实践

作者

赖茵

深圳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518000

前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德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愈发显著。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高效地开展德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通过创设德育教育情境、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等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石。

一、小学生活情境融入德育教学的意义

生活情境的融入为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本就源于日常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开展教学时,抽象的德育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生活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表现、倾听他们分享的家庭趣事,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教学活动,如模拟超市购物、公交让座等生活场景,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参与感。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容易敞开心扉,与教师建立真诚的互动关系。这种基于生活经验的交流,让德育教育不再是单向的说教,而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生活实践。

二、小学低年级生活情境化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生活情境中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当教师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熟悉的超市、公园、公交站等生活场景时,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变得更加平等亲切。在这样的生活化氛围中,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分享真实想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引导。

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教育素材。例如,可以组织“校园文明小卫士”活动,让学生记录课间活动中的文明行为;或开展“家庭劳动小能手”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体验劳动的价值。这些源自真实生活的情境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课间游戏、午餐时间等日常活动,捕捉教育契机,在自然的生活场景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日常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参与值日、课间活动等生活片段,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生活化的影像资料既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又能为后续教学提供真实案例。当学生在课堂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场景被呈现,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这种基于生活情境的师生互动,让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

(二)创造德育教育情境

德育教学情境的构建在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德育教学情境。这些情境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重要的道德观念。

例如,购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扮演商店老板,学生则扮演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教师故意多找钱给学生,观察学生的反应。若学生主动退还多余零钱,教师便借此机会讲解诚信的含义和价值,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再如,乘坐公交车是学生常见的出行方式,我们可以模拟公交车上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在此情境中,教师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司机、乘客、老人、孕妇等。通过模拟让座、排队等行为,教师向学生传递尊重老人、关爱弱者的道德观念。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在公交车上应注意事项,如何做到文明乘车。

(三)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活动,使其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深刻理解和感悟道德观念。启发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索精神。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引导深度思考等策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模拟购物场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若你在购物时发现商家多找了钱,你会如何处理?”此类问题能引导学生深思诚信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分享个人见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讲故事、举例证等手法,引领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炼抽象的道德理念。

如通过讲述“狼来了”的经典故事,帮助学生领悟诚信的可贵;通过介绍雷锋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的意义。这些生动的故事和实例,能直观地展现道德观念,使学生在理解上更为轻松和透彻。在德育教学中,教师亦可组织小组讨论、班级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围绕特定道德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例如,在模拟乘坐公交车场景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公交车上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及如何实现文明乘车。此类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度思考道德问题,还能从同伴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发和认知。

(四)家校平台,促进德育践行

德育教育从来不是教师的单边任务,家长在生活化德育中同样承担着重要角色。然而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过于注重物质条件的满足,却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引导。比如在家庭聚餐时对孩子礼仪的培养,或是购物过程中对诚实守信的教育,这些生活场景中的德育契机常常被家长忽略。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面临着来自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双重挑战。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娱乐方式充斥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更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把握这些生活情境中的教育时机。教师应当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分享学生在校的生活案例,帮助家长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德育价值。比如,可以建议家长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观察其公交礼仪,或是在家庭聚会时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这种基于生活场景的家校协同,能够让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当家长和教师都能善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就能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德育环境,引导他们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本研究构建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模式,经实践与观察发现,贴近生活的德育教学能提升学生道德认知,使其更好理解运用道德规范,还能增强道德实践能力,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做出更合理选择。基于此,未来教学应重视德育与生活结合,确保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要不断探索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手段,引入新理念和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内容,以适应新时代学生成长需求,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道德基础,培养有知识有德行的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刘其河 . 情境演绎:生活德育的实践智慧 [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3(04):93-94.

[2] 李雅容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J]. 亚太教育 ,2022(05):94-96.

[3] 杜秋雯.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 ( 科技·管理 ),2020(0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