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立医院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与建议

作者

王晓辉 孙会杰 张晓朋 宫莹莹 赵凤红

潍坊市中医院

全面预算编制与执行,以及预算绩效考核的研究,涵盖了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已逐渐成为现代管理会计领域的重要课题。在这一不断发展的研究背景下,全面预算编制与执行及预算绩效考核的相互关系也日益凸显。有效的预算编制为预算执行提供了基础,而科学的绩效考核则为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

1 全面预算编制的概念与重要性

全面预算编制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其不仅仅是财务数字的简单汇聚,更是医院资源配置与绩效管理的基石。预算编制的过程涉及对未来经营活动的系统性规划与预测,涵盖了资金流动、资源利用及人力安排等多个维度,这一过程为医院提供了战略方向与行动指南。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医院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与错配。预算所描绘的蓝图将战略目标与具体措施紧密结合,使得各项资源在实现医院目标的过程中扮演更加精准的角色。

预算编制不仅仅是对资源的量化安排,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促使医院管理者在决策时以数据为依据,结合市场变化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增强医院的应变能力与竞争优势。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全面预算编制为管理者提供了前瞻性的视角,使得医院能够在纷繁的信息中提炼出关键的数据,从而为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预算的严格执行,医院能够监控实际业绩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及时调整运营策略,确保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1.2 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流程

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流程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活动,其核心在于将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预算计划,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的提升。目标设定是编制流程的起点,是整个预算编制的基石。在这一阶段,组织必须明确其长期与短期的战略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具体化为量化指标。

数据收集环节紧随其后,它是实现目标设定的关键环节。此阶段涉及对市场环境、内部资源、历史数据等信息的全面搜集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精准获取,预算编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业务运作的现状及未来的潜在变化,从而为预算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供数据支持。数据的收集要注重全面性与准确性,确保各个部门在数据提供上的协同,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预算基础。

在预算编制阶段,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和设定的目标被综合运用,制定出具体的预算方案。这一过程不仅要求预算编制者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更需要对组织战略的深刻理解。在编制过程中,各部门需要参与到预算的讨论与制定中,以确保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预算方案的初步形成后,还需进行多次的讨论与修订,以反映出组织内部各方面的意见和需求。

审核执行环节是预算编制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预算方案进行严格的评估与确认。此阶段通常由高级管理层或预算委员会负责审核,确保预算的符合性与合理性,并在必要时对预算进行调整。有效的审核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因预算执行不力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还能增强各部门对预算执行的责任感与重视程度。

预算执行与调整则是将预算变为现实的关键环节。预算的执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动态进行适时调整。有效的预算执行依赖于实时的数据监控与反馈机制,使得组织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的动态调整则要求组织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在变化多端的商业环境中,寻求最优的发展路径。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组织不仅能够实现目标的有效对接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够为后续的预算绩效考核提供扎实的基础和依据。

第四章 优化预算管理的策略与建议

4.1 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医院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整体运营绩效。加强数据分析无疑是提升预算编制精准性的核心路径。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机制,医院能够基于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形成精准的预算预测。数据的多维度整合不仅包括财务数据的挖掘,也涵盖了市场动态、消费者行为及行业发展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将这些信息融入预算编制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潜在的风险与机遇,为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数据分析的深化,医院应当投资于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与方法。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还能通过算法模型实现更为复杂的数据预测。通过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医院能够在预算编制中更准确地捕捉到市场变化的动态,从而预见潜在的财务波动。与此同时,医院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当注重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可以使预算编制更为全面,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4.2 强化预算执行的反馈机制

在预算管理中,强化预算执行的反馈机制是提升整体流程效率与效果的关键所在。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不仅能够促进预算执行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更为预算的动态调整提供了坚实基础。反馈机制应当贯穿于预算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实时监控与分析,将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及时反馈至决策层,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系统。这样一来,预算管理者能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迅速识别出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从而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与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反馈机制的构建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透明化。数据的及时收集与分析为预算执行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管理者能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获得准确的运营情况。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关键绩效指标,预算执行中的每一项数据都能够被有效监控并进行专业分析,形成定量与定性的评估体系。这不仅提升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也增强了各相关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感与主动性。

4.3 完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必经之路。预算绩效考核并非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估,而应当涵盖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多维度的综合评判。经济性体现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效率性则聚焦于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效果性则强调预算执行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为此,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应从目标设定、考核指标、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

目标的设定应基于组织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确保预算编制与绩效考核相互衔接。通过明确的战略导向,预算绩效考核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各部门在实现整体目标过程中的贡献与作用。在考核指标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各项预算支出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涵盖定量与定性指标的考核体系,以确保对各部门绩效的全面评估。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具体的财务数据与业务量化结果进行测算,而定性指标则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以更全面地反映部门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 申岩岩 . 国有医院财务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情况 [J]. 财富生活 ,2024(9):111- 113.

[2] 李琼竹 . 医院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分析 [J]. 当代会计 ,2022(11):136- 138.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5 年山东省卫生经济协会重点研究和攻关研究课题:“ 全面预算编制与执行和预算绩效考核问题研究” (文号:鲁卫经字【2025】10 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