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驱力促进语文学科学习行为的实践研究
褚立红
石家庄市第四十七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期,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依赖主动探究的意识。当前部分学生存在“被动听课、机械完成作业、畏惧表达”等问题,核心原因在于内驱力不足。内驱力的激发需结合学科特性——语文的人文性与实践性,通过多元策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体会乐趣、收获成长。
一、课代表管理团队:保障学习氛围的组织支撑
语文学习涉及背诵、默写、作业收发等多项事务,课代表团队的高效运作能为学生创造有序的学习环境,间接激发内驱力。
1.1 统一思想:明确“服务者”定位
课代表是老师、学科和同学之间的桥梁,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是一个学科的领袖人物。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定期召开课代表会议,强调职责要求:积极主动,乐于承担,做好职责分内的事,争做优秀课代表。
1.2 分工明确:覆盖语文学习全流程
(1)设“基础课代表”2 名:负责早读组织、字词默写、古诗文背诵检查与登记;
(2)设“积分课代表”2 名:负责书写、上课积分记录、作业情况登记。
1.3 督促奖励:强化责任与动力
(1)每周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评选“金牌课代表”,奖励“语文拓展阅读书单”;
(2)对工作疏漏(如漏发作业),先一起分析原因,再明确“下次提前列清单”的改进方法;
(3)鼓励课代表“敢管”:对抄袭作业的同学,支持他们说“抄袭会让你错过锻炼表达的机会,不能抄袭”,并向老师反馈真实情况。
二、小组积分评价:构建合作竞争的基础环境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学习小组运行良好并且把精力放在手边的任务上时,个人的学习成果也会变得更好。” 小组积分评价通过量化规则将个体学习与团队荣誉绑定,利用初中生的集体归属感激发参与热情,为语文学习行为提供基础动力。
2.1 语文学科加减分细则
(1) 课堂互动:主动回答问题逻辑清晰加 2 分;参与小组讨论并代表发言,加1 分;朗读课文情感充沛、字音准确,加1 分。课堂走神、回避发言,扣1 分;打断他人发言,扣2 分。
(2)作业与积累:字词默写全对、古诗文背诵流畅,个人加1 分;作文有新颖立意或生动细节,被选为范文,作者加 3 分,小组加 2 分。作业漏写、抄袭,个人扣2 分;书写潦草需重写,扣1 分。
(3)实践活动:在“西游记展演”“诗词飞花令”等语文活动中,小组协作完成且创意突出,加3-5 分;组内成员主动承担角色(如编剧、朗诵者),每人加1 分。活动消极参与,小组扣2 分。
(4)阶段性反馈:每周汇总积分,排名前三的小组获“语文先锋组”流动红旗,积分纳入学期评价。
2.2 具体措施:固化积极行为的有效手段
通过具象化的奖励,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努力的回报,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
(1)荣誉与物质激励:强化成就感
① 每月评选“语文之星”(积分高、进步大),颁发奖状,拍照留念;② 设立“语文成长档案袋”,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获奖记录,期末作为“我的语文故事”展示。
(2)弹性激励:赋予自主选择权
① 免作业卡:积分前三名,可免一次抄写作业(保留阅读、写作
等核心任务);
② 背诵卡:提前完成单元古诗文背诵的学生,可获“自由选择背诵顺序”的权利;③ 特权卡:积分前 5 的学生,可在“课堂分享一本好书”“指定一次早读内容”中选一项特权。
三、认知内驱力激励:引领深度参与的核心动力
认知内驱力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为对文本深意的探究欲、语言表达的成就感。通过针对性引导,可强化这种内在动力。
3.1 作业点评:聚焦思维与成长
(1) 对阅读批注作业(参考内容:注音、查词义、写段意、赏析字、词、句+ 内容、手法、语言、情感、标题、结构段作用) A+5 分;C-2 分;没写 -5 分;
(2)作文批改侧重“进步点”,如“本次比上次多了3 处细节描写,人物更鲜活了”,并附上“试试用环境描写烘托心情?”的提升建议;
(3)对典型错误(如错别字),在班级展示“错字集锦”。
3.2 励志视频:链接语文与成长
精选与语文相关的短视频:
(1)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普通人因热爱诗词改变生活的片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
(2)分享 ω90 后非遗传承人用文言文写公众号”的故事,展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的活力;
(3)观看“残疾作家用文字记录人生”的纪录片,传递“语文是表达自我、连接世界的工具”的理念,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深层价值。
3.3 口头点评:精准传递肯定与期待
(1)课堂上及时回应:“你注意到了《紫藤萝瀑布》中‘流动一词的反复出现,这正是理解主题的关键!”;
(2)对内向学生的小声发言,放大其价值:“刚才他说‘《背影》中父亲的笨拙其实是爱’,这个角度很细腻,大家再想想是不是这样?”;
(3)对暂时落后的学生,用“你上次默写错了5 个,这次只错2 个,说明在用心记,再加油!”的话语,强化其对“努力能进步”的认知。
结论
激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内驱力是系统工程:课代表团队建设保障了环境有序,让学习有“支撑”;小组积分评价搭建了合作竞争的平台,让学习有“动力”;具体措施固化了积极行为,让学习有“反馈”认知内驱力激励触及了学科本质,让学习有“深度”。
在实践中,需避免“唯分数论”,始终围绕“让学生在语文中感受美、表达真、成长善”的目标,才能真正让内驱力成为学生持续进步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芬] 科丝婷·罗卡. 项目式学习[M]. 中信出版集团.2021
【2】白秀艳 .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理论下初中生学习内驱力提升的个案研究 [J]. 大连海事大学 .2023.
【3】陈佳颖 . 自我决定论视角下激发初中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探微 [J]. 现代教学 .2025(06):66-69
【4】钟家宝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当代教育论坛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