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实践作业的多元化评价研究

作者

叶露冰

福州市象园小学 350003

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核心素养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音乐作为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重要学科,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传统的音乐实践作业设计中,对于学生作业评价往往存在单一化模式以及分数等级判定,对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缺少全面的评价,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由此可以看出,探究小学音乐实践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是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音乐实践作业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每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是进行实践活动作业设计的基础,比如,在低年级可以设计“模仿动物叫声创编节奏”,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各种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将其中的特点概括出来,提炼成有韵律感的节奏,进而用自己的打击乐器演奏出来,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和表现节奏的能力[1]。

(二)立足教材内容拓展

现有教科书提供的教学内容是开展实践作业的基础,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也需适当拓展和延伸,在教学“民歌”版块内容时,除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学习的民歌曲目之外,教师也可布置“收集家乡民歌并进行改编演唱”的作业。学生可通过与家长、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等渠道收集本乡本土的民歌,去了解其背后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试着对其歌词及旋律加以改编,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能够让学生们对教科书中的歌曲理解更深入,还能提高他们对本国民族文化的认识水平以及开发其创新能力。

(三)融入真实情境

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带给学生代入感、参与感,例如布置“为校园文化节策划音乐节目”这样的实践作业,让他们思考:是何种类型的节目?哪些种类的节目?采用何种形式的节目?分工怎样完成这些节目?通过这些过程训练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运用音乐知识与技巧去创造节目,并让学生们懂得怎样在具体的情境中用音乐传递情感、创设氛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音乐实践作业多元化评价的策略与实施

(一)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成长轨迹

1. 建立学习档案袋

围绕每一位学生的实践作业情况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袋”,将实践作业中的各个环节收集进去。例如,“制作简易乐器”的实践作业中,除了将学生制作进行评价外,还要把学生制订的各种方案以及制作的尝试经过、实际运用后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全部填入“学习档案”。

2. 课堂观察记录表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运用观察记录表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在进行小组合唱排练这一实践作业过程中,在观察表上有具体的音准、节奏、音色融合、团队配合等维度的评价指标,对于学生活动的情况教师进行打分并做具体的记录,最后在课堂结束后对活动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较好,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空间[2]。

(二)表现性评价突出实践能力展示

1. 音乐会形式的成果汇报

定期组织班级音乐会,让学生把已完成的高质量实践作业进行表演展示,例如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小型音乐剧、原创歌曲等等都可以走上舞台,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做观众评委,对学生的创意新颖度、完整程度、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评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自信心等,又能从同学们中获得更多启发和建议[3]。

2. 项目式学习的最终成果评估

对综合性较强的音乐实践活动项目,比如“校园广播站音乐栏目策划”之类的项目进行成果检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测:栏目的定位准不准?节目的内容多不多样?播音的质量好不好?栏目整体的运营效果如何?以此检测学生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他们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协调的能力。

(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1. 学生自评与互评

对于学生的实践作业要重视让学生自己评析,也可以在小组内开展互评活动,在自主评析时根据评价标准分析总结自己作品的优点与缺点;在互评时,互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4]。

2. 动态分层评价法

在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及时进行动态化的调整。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设计不同的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以及任务。在学生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学生的层级。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初级层次目标为掌握简单曲目的弹奏技巧,中层级学生可以尝试复杂曲目的情感剖析,做好其中的情感处理,而高级组学生则需要掌握高难度的曲目,并进行相关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及时调整其层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激发。

三、实施举例及效果分析—“我是小小作曲家”项目式学习活动

(一)活动设计与组织

在班级教学中开展“我是小小作曲家”的主题活动,该活动持续时间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时间中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灵感启发—素材收集—初稿创作——修改完善并进行成果展示。

(二)评价贯穿全程

在灵感启发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对不同的音乐风格发表自身的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与分析。该阶段结束后,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选取主题,进行素材收集,例如每日观察,并写下所见所感,教师则及时对学生的反思进行点评;在创作阶段,小组内部先进性试唱,而后进行改善,呈现在班级学生面前,接受大家的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年级教师等共同参与,采用投票方式选取优秀作品,颁发奖项。

(三)效果呈现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很高,转变了以往音乐学习的固有话理念,努力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旋律中。许多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信心大增,表现出积极沟通的倾向。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发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5]。

结束语

小学音乐实践作业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教师应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通过建立多元主体评价、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评价方式等,能够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形成更加清晰化的认识,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小学音乐教育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具有高尚情操、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亚玖.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策略[J].山西教育 ( 教学 ),2025,(01):6-7.

[2] 张金皊 .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评价推进小学音乐实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J]. 小学教学设计 ,2024,(S1):165-166.

[3] 孙毓宸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24,(10):23-25.

[4] 孙小会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学业评价的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2,(16):135-137.

[5] 宋国萍 .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音乐学科“学业评价”校本实践与探索 [J]. 现代教学 ,2021,(0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