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单元主题融合多源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龚榴红
宁波市鄞江中学 浙江 宁波 315151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1]。[然而,特定主题的大观念通过单一语篇的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只有从多角度构建相关主题的知识,挖掘单元内不同语篇的深层意义,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对该主题的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2]。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人教版新教材阅读教学,探究单元主题融合多源文本阅读教学模式。
二、多源文本阅读教学内涵
多源文本包括英文文学作品节选、不同版本教材中的语篇、报刊中的文章、网络杂文、音视频文本等。教材语篇是教学之源,课外拓展阅读教学的支撑点应该落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上。因此,课外延伸的方向、角度以及目的都要遵循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多源文本选择途径多,教师需结合新人教版教材各单元教学目标与学情,从单元主题意义建构角度融合,充实教材语篇内容,为学生提供贴近时代的主题阅读素材。
三、多源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之“三步曲”
第一步,多篇自读:教师将学习理解类任务置于课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同一单元主题的多篇文章,感知主题、梳理信息,为课堂比较整合预留时间。第二步,单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梳理整合文本信息,厘清逻辑、提炼主线,探究深层主题意义。第三步,群文共议: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多文本信息关联后进入共议环节,通过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活动挖掘文外之义,实现问题解决与意义建构,从多角度形成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同时培养高阶思维。
四、教学案例分析
(一)主题和语篇分析
本课例选用外研社《英语分级群文阅读》(高中版)高一上第 5单元 “Living with social media” 的三篇文本,作为人教版教材必修二Unit3 The Internet 的课外延伸阅读材料。三篇文本同属 “人与社会” 主题,呈总分结构:第一篇 “What social media means to you” 为总述,介绍四人对社交媒体影响人际关系的不同观点;第二篇 “Li Ziqi: a topmedia influencer” 以李子柒为例,说明社交媒体在宣传乡村生活、唤醒人与自然联系上的社会积极意义;第三篇 “Social media addiction” 指出社交媒体成瘾的消极影响并给出应对措施。社交媒体是时代必然趋势,通过阅读,学生可了解其利弊,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实现安全快乐共存,进一步拓展了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 “与互联网共存” 的主题。
( 二) 教学过程
1. 多篇自读,围绕文本主题,获取有效信息。
教学活动 1:课前自读,明确内容架构。布置课前阅读任务,借导学案设计的思维导图,助力学生了解前两篇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梳理不同人物对社交媒体的观点、李子柒人生四大时间节点及对应事件、其在城乡生活的感受对比,以及视频制作与出名原因。以此让学生感知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学习看待网红的方式。
2. 单篇教学,分层解读文本,构建主题意义。
教学活动 2:课堂热身,导入语篇主题。教师明确阅读任务为一篇关于社交媒体成瘾的文章,通过展示自身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的行为,结合与学生交流其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激活兴趣与已有知识,引入语篇。
教学活动 3:快速阅读,初构内容框架。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思考文本三部分构成及逻辑关系。教师在导入后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形成篇章构架,为细节阅读搭建支架,再通过引导细读、回读补充信息,构建语篇意识。
教学活动 4:细节阅读,综合加工信息。学生针对性阅读,完成三个提问:1.Why do people use social media,according to Paragraph1? 2.Whatdoes Paragraph 2 tell us? 3.What harm can social media addiction cause,accord-ing to Paragraph3? 细读找信息后,学生呈现的信息零散,教师及时帮助综合梳理归纳。此前快速阅读环节的简单问题,助力学生构建“自上而下” 的信息加工机制,提供综合概括文本的实践机会。
教学活动 5:巧用导图,解构文本逻辑。基于之前的语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语篇信息组织方式,分组设计思维导图,形成对主题与结构的系统认知和整体把握。随后要求学生介绍思维导图,整合所学语言复述文章。
3. 群文共议,拓展文本内涵,超越主题思维。
教学活动 6:设问题链,延展阅读深度。问题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再读第一篇文本,感悟社交媒体对自身的影响。问题二:促进思维发散,推断作者对李子柒的评价,思考自身对其的正负评价,培养看待网红的能力。问题三:让学生体会沉迷社交媒体的危害,培养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意识。问题四:引导综合审视三篇文本,借助思维导图,深入思考主题意义,提炼与社交媒体正确共存的思想。
教学活动 7:分组讨论,创构主题短文。学生分组讨论社交媒体利弊,理性评判质疑社交媒体,并多层面提出解决困惑的策略。因课堂时间有限,课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语言和内容,从批判性视角重审多源文本,完成短文写作。提出对社交媒体利弊的综合理解及相应策略,达成主题观点与生活经历的联结、主题语言的迁移运用。
五、教学反思
实施单元主题融合多源文本阅读教学,需关注以下三点:
(一)关联性原则
张伊娜指出拓展性阅读与教材文本存在知识应用型、视野拓展型、视角变换型等关联。教师要发现教材文本不足,针对性补充主题相关文本。多源阅读文本需紧密关联单元主题,利于探求主题意义,且与教材文本相关,易产生语义场。
(二)适合性原则
多源阅读文本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活其对主题意义探讨的兴趣,诱发思索。教学计划需基于学生认知与思维特征,通过循序递进的任务提供阅读空间,带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深度感悟主题意义。
(三)有效性原则
教师要多视角分析多源文本与主题意义的关系,探究文本主题与育人的结合点,从英语学习活动观评判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安排真实有效的英语学习任务。
六、结语
教材单元融合多源文本阅读教学填补了单篇文本教学缺陷,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建构主题知识、理解主题意义。教师选择适切的多源文本,设计围绕主题的核心学习活动,有机整合信息加工、语言学习、思维训练、语篇分析能力等,促进内容、语言和思维的高度融汇,实现阅读体验生成,助力学生形成真正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4,16.
[2]王蔷,周密,蔡铭珂 .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7.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24 年市教研课题“多源文本融合提升阅读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LX2024052)。
作者简介:龚榴红(1981-),女,硕士,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