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与课程融合研究

作者

周守田

福建省连江职业中专学校 350500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职业教育给予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实践性较为突出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里,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价值变得日益明显,当前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存在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状况,把人工智能技术和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借助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鉴于此,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幼儿保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融合路径,对于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有着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保育专业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在中职院校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实践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像交互式电子白板、智能录播系统这类智能化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部分院校还建立起了智能化实训室,配备了儿童行为分析系统、智能教玩具等设备,以此为学生营造模拟实训的环境。在课堂教学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话工具可为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给予辅助支持,智能化评价系统达成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动态监测与评估,不过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智能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教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所欠缺,智能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够充分,人工智能技术和专业课程融合的深度不足[1]。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路径

(一)智能化实践教学环境构建

智能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对提升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效果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智能录播教室配备了高清摄像机以及智能追踪系统,可完整记录学生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训练过程,方便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也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复习。智能实训室内设置了体感互动设备,学生可在这里进行婴幼儿抚触、日常护理等仿真操作训练,同时配备钢琴、电子琴等乐器设备,支持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智能化教玩具融入了声光电等多种技术,可以模拟婴幼儿常见的状态,学生借助实际操作来掌握保育要领,智能美术教室装配了数位屏,便于学生进行儿童绘画创作与教学设计,儿童行为分析系统可采集婴幼儿艺术活动数据,以此辅助学生开展观察记录与行为分析工作。

(二)智能化教学模式创新

智能化教学模式创新需全面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混合式教学模式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智能学习平台能为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提供支持,在艺术课程教学中 AI 作曲软件可辅助学生进行儿歌创作,智能绘画工具支持美术教学设计。在项目化教学模式里,智能协作工具方便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进行任务分工,情境教学模式借助智能仿真技术营造出沉浸式学习环境,尤其在舞蹈教学中,动作捕捉系统可实时纠正学生的动作要领,智能助教系统帮助教师开展课堂互动以此提升教学效果,自适应学习系统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智能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拓展了教学的时空维度,使得教学过程更为开放灵活,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智能化教学模式创新促使教学理念更新,推动教学方式发生变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

(三)智能化教学评价实施

智能化教学评价系统于幼儿保育专业教学里有着意义,该智能评价系统会收集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状况以及技能操作等多方面的数据,构建起学习档案,经过数据分析后,系统可自动生成学习诊断报告,以此精准地识别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技能考核环节,智能评分系统依据预先设定的标准,针对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熟练度等方面展开客观评价。智能化教学评价打破了传统单一评价模式的束缚,达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同时评价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教师了解教学成效,适时对教学策略作出调整,智能评价系统还支持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评价数据,系统会自动推送有针对性的练习任务,推动学习取得改进。智能化教学评价使得评价过程更为科学规范,评价结果变得日益客观公正。

三、人工智能技术与幼儿保育专业课程融合策略

(一)智能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智能化教学资源开发要依据幼儿保育专业的特点以及教学需求来开展,虚拟仿真资源可模拟真实的保育场景,设置如婴幼儿日常护理、喂养以及教育活动等情境任务,智能交互课件会依据学生的反馈自动调整教学进度,达成个性化学习指导,3D 动画可展示保育技能的操作要领,可学生理解并掌握。智能化微课资源采用声像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呈现教学重难点内容,智能题库系统按照知识点的关联度,自动生成练习试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智能资源管理平台会对教学资源给予分类整合,便于教师调用应用,智能化教学资源开发重视资源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资源设计突出实践性与互动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二)智能化教学模式创新

智能化教学模式创新需全面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混合式教学模式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了有机整合,智能学习平台能为学生的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提供支持,在项目化教学模式里,智能协作工具方便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进行任务分工,情境教学模式借助智能仿真技术营造出沉浸式学习环境,智能助教系统帮助教师开展课堂互动以此提升教学效果,自适应学习系统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智能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拓展了教学的时空维度,使得教学过程更为开放灵活,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智能化教学模式创新促使教学理念更新,推动教学方式发生变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

(三)教师智能化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智能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乃是课程融合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要开展智能化教学技术应用培训,以此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教师参与智能化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引导教师探索智能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新教学理念,鼓励教师运用智能化教学工具,优化教学设计,智能化教研平台可支持教师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可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分析工具,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智能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依靠示范引领、交流研讨等方式,营造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氛围,教师智能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可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相融合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从教学环境、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展开系统设计,在实际应用里要充分呈现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借助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资源,利用智能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互动性,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教师智能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推动教学理念更新,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为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增添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曹素娜 .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休闲 ,2020,(30):0158-0158.

[2] 唐嘉齐 , 毕慧超 .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结合 : 理论、实践与展望 [J]. 大学教育科学 ,2025,(03):61-72.

[3] 齐凤林 , 沈佳杰 , 王茂异 , 等 . 人工智能在高校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J]. 计算机工程 ,2025,51(04):1-14.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课题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 2.0 与中职幼保专业艺术领域课程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立项批准号:FJJKZZ2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