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课后阅读推广社团的实践与思考
吴学云
贵州省黎平县城关第四小学 557300
阅读是获取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课后阅读对于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后阅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构建小学语文课后阅读推广社团,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理论的积极尝试。借助社团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巩固课堂知识、拓展文化视野、激发阅读兴趣并促进思维碰撞。
一、精选多元阅读资源,契合教材知识拓展
以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知识快速积累、思维逐步扩展的关键时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紧密贴合教材内容,对巩固、加深课堂所学有明显效用。多样化文本类型包括叙事文,论述文和诗词,涵盖科学,历史和文学多重题材,可满足这一阶段学生多元化认知发展的需要【1】。
在完成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的学习之后,社团精心挑选了《中国神话故事集锦》和《希腊神话精选》等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神话故事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对比《中国神话故事集锦》里的“女娲补天”与教科书的版本时,学生们意识到,尽管故事的核心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细节刻画方面又各有差异,从而启发他们去思考不同的作家是怎样解读同一个神话。并在细读《希腊神话精选》里“普罗米修斯窃火”这一故事后,学生把它和中国神话里为人民谋福利的英雄形象加以比较和剖析,由此更加深入地体悟到神话故事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所负载的价值观念。在社团组织的研讨会上,学生热情地交流阅读心得,部分学生坦率地表达了对于神话夸张想象手法的更深理解,有些人慨叹,英雄形象在各种文化下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拓展书籍,在加强神话这一文体理解的同时,也开阔了文化视界,从而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加深。
二、开展多样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多样化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传统单一的阅读方式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多样的活动形式则能有效地突破这一枯燥乏味的状态【2】。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创编,创设沉浸式阅读环境。在此过程中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学生认知结构被有效地激活与重构。学生经过切身的实践体验后,对于阅读内容的认知已不仅仅停留于文字层面上,更深入至情、意的内核,进而内在激发阅读兴趣,阅读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使阅读行为由外部任务驱动变为内部兴趣驱动。
在学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一课后,社团精心筹划课本剧演出活动。活动一开始,学生很快就组成了一个团队,主动投入到剧本改编和创作中。他们细读课文中的每个词句,深挖陶罐谦逊的品质与铁罐高傲的个性,根据这些设计出贴合人物的对白与行动。在人物选择环节中,学生在深入理解人物的基础上,热情地自荐并努力使人物得到完美的发挥。筹备工作中,每个团队都经过多次彩排,对演出过程中的细节不断刻划。在演出当天,学生穿着自己亲手打造的道具形象地重现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白场景。陶罐谦恭有礼,铁罐傲慢无礼,尽显生动。演出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气氛中,意犹未尽,他们不但对《陶罐和铁罐》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还因为这段有趣的经历而对寓言故事兴趣盎然。很多学生主动到图书馆借寓言故事方面的书,经常会在课间围在一起交流对方的阅读经验,形成强烈的阅读气氛,充分显示出多样化阅读活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所产生的巨大效力。
三、组织阅读分享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阅读分享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对传统单向阅读模式的颠覆和多向互动学习生态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知识储备与阅读体会对课文有了独到的感悟与表达。与此同时,他们倾听和吸收着别人的意见,这多元的思想碰撞也推动着学生去审视和重塑自己已有的认识。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不断地调整自身知识结构,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学会了考察各种看法是否合理,并能多维度地剖析问题。
在教学完《将相和》之后,社团精心策划了一场阅读分享交流会。活动伊始,学生们便积极发言,热情高涨。一位学生首先发言,他认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一事中,展现出超凡的胆略与智谋,在秦国朝堂上巧妙周旋,成功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其机智与勇敢令人敬佩。这一观点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共鸣,他们纷纷引用文中蔺相如的言行细节来支持这一看法。然而,另一位学生则从另一视角提出,廉颇虽然起初态度傲慢,但在了解到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后,能够放下身段,主动“负荆请罪”,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必改的品质同样值得称赞。这一观点立即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围绕廉颇态度转变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的探究。有的学生从廉颇的性格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有的学生则从当时赵国的政治局势进行阐述。在热烈的交流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蔺相如与廉颇并非单一平面的形象,而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具有多重性格特征。他们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学生们为了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断组织语言、调整表达,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语文课后阅读推广社团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成效显著。通过精选多元阅读资源,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拓展阅读相结合,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拓宽文化视野。多样的阅读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阅读行为从被动转向主动。而阅读分享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发展了批判性思维,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社团活动的持续推进过程中,仍需不断优化活动形式与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 蔡 雪 琴 . 小 学 语 文 延 伸 性 阅 读 课 程 研 究 [J]. 教 育界 ,2023,(12):56-58.
[2] 陈武雄 . 课外阅读班级社团活动下的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行为的规范性研究 [C]//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四辑 . 福建省平和县霞寨中心小学 ;,2022:2.DOI:10.26914/c.cnkihy.2022.01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