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

陈华

福建省罗源县白塔中心小学 福建罗源 350607

前言:

新课改的推广与实施,不仅要求校长具备战略规划能力,更需其成为“教学改革的引领者”与“教师成长的赋能者”。校长管理能力提升需聚焦三个维度:一是重构管理思维,从“控制导向”转向“服务导向”;二是强化专业引领力,深入教学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构建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改革反馈持续优化管理策略。

一、以“教学诊断共同体”推动课堂改革深度落地

新课改倡导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但有些小学课堂依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语文阅读课还是以标准答案分析为主,科学课实验操作也只是走过场[1]。为了推动课堂改革深度落地,小学校长可以创建“教学诊断共同体”,安排行政人员,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跨越角色的观察团队,定时举行“课堂解剖式”研讨,破解改革表面化问题。

某小学在“项目式学习”推进过程中,发现三年级科学课《植物的一生》,教师虽布置了种植观察的任务,但是学生记录只停留在“高3 厘米”“长出2 片叶子”这些表层数据上,没有思考“光照对生长速度有影响吗?”校长组织诊断共同体进行三轮研讨:第一轮青年教师描述课堂现象,提出“学生记录缺少分析维度”的困惑;第二轮骨干教师依据课标要求,提出要补充“变量控制”“数据对比”等科学思维训练;第三轮行政人员从管理角度,建议把科学实验室开放时间延后到课后服务时间,并提供测量工具箱。 之后,共同体共做“植物生长对比实验”,让学生分组控制光照(全日照/半日照)、水分(每日50ml/100ml)等变量,记录、分析不同,实施后学生可以绘生长曲线图,也可以解释“半日照组叶片更厚”背后的生物原理,校长则借由定期参 与诊断会、建立典型案例库等方式,推动此类改革由个别班级扩展至校内全部科学 课程,让课堂从“活动体验”升级成“思维进阶”。

二、通过“教师成长档案袋”实现个性化专业支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正经历从单一技能向复合能力的转型。传统集中式培训模式往往采用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的标准化教学,这种一刀切的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差异化需求。为突破这一困境,校长可通过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系统,动态记录每位教师的课程开发成果、跨学科实践案例及教学反思日志。这种个性化专业支持策略既能精准识别教师专业成长轨迹,又能为分层指导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动力。

某小学数学教师李老师在档案袋里记录了“分数概念教学”的改进过程,一开始她用“切蛋糕”教具演示,但是学生作业显示 30% 还是分不清分子分母,中期她用“测量教室长度”的真实任务,让学生自己分尺带感受分数,作业正确率提高到 75% ,后期她根据档案里学生“对‘1/2 米’和 ⋅0.5 米混淆”的问题,设计“分数与小数辩论赛”,让学生从单位换算、实际应用等角度加深认识,校长看了档案后,觉得李老师的发展轨迹符合“具象—情境—抽象”的教学能力发展规律,于是给她匹配“概念教学”专题资源包,还推荐她参加市级“数学建模”工作坊。 同时,校长将李老师案例做成《从教具到思维:分数教学的三次迭代》,发到全校,带动 12 名教师做类似的实践。以档案的方式个性化支持教师发展,让教师从“被培训”走向“迭代教学”,全校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

三、构建“家校社协同实践场”拓展教育空间

新课改提倡“全人教育”,学校教育往往因为资源限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可以整合家庭与社区资源,创建“校内外联动实践场”,把劳动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目标融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里,形成教育合力[2]。

某小学推行“劳动教育”时,察觉到校内种植园面积小,学生参与频率低,而且劳动内容单一,校长联络社区农场,非遗工坊等资源,制订“四季劳动课程”,春天与农场协作,做“水稻种植”,学生全程参与插秧,除草,收割,记载作物生长日志,夏天同非遗传承人联手,开“草编工坊”,学习传统技艺,创作文创产品,秋天安排“社区服务日”,学生给养老院规划适老化花园,冬天办“家庭厨房课”,和家长一起做节气美食,执行时,校长安排社区给予场地,导师,家长志愿者帮忙保障安全,学校开发《劳动实践评价手册》,记录学生“技能掌握”,“合作能力”,“创新表现”等。 比如五年级学生小陈,在草编工坊里,从“编不出形状”到“青蛙收纳篮”,家长说:“孩子现在收拾房间,会说‘要像编篮子一样有条理’。”校长定期召开家校社联席会、展示学生作品,让这种模式覆盖全校所有年级,劳动教育很快从“校内任务”变成“生活方式”。

总结: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长管理能力的提升需以“理念内化—实践转化—生态优化”为路径,通过构建“学习型管理团队”、实施“精准化教师支持”、建立“家校社协同网络”等策略,将改革要求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校长应通过定期参与教研活动、开展课堂诊断等方式,提升对教学改革的洞察力;借助需求调研、分层培训等手段,增强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行动力;通过完善家校沟通机制、整合社区资源,拓展教育改革的支持力。

参考文献:

[1]付建铂.教育家精神视域下农村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陇东学院学报,2025(04):112-117.

[2]申长波.精打细算,守好经费“钱袋子”——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经费管理实践与思考[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