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四翼”视角下非遗美学在初中化学“德化白瓷工艺流程项目式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何嫣然
晋江市实验中学 362200
一、“一核四翼”视角与非遗美学的内涵关联
“一核四翼”视角中,“一核”指以非遗文化传承与学科素养培育为核心,强调在化学复习中渗透德化白瓷的历史价值与美学内涵,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非遗工艺的文化魅力;“四翼”则包括知识整合翼、思维培养翼、实践创新翼、评价优化翼,分别对应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复习、科学思维的提升、动手能力的强化以及多元评价的实施。
非遗美学在德化白瓷中体现为“白如凝脂、素犹积雪”的色泽之美、“从泥土到艺术品”的蜕变之美、“一炉窑火映古今”的传承之美。将其融入化学复习课,既能通过工艺中的化学原理深化知识理解,又能借助美学元素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以美促学、以文化人”的教学效果。
二、“一核四翼”视角下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知识整合翼:以工艺流程为线索,串联化学知识网络
德化白瓷的制作流程(原料处理、成型、上釉、烧制等)为化学知识整合提供了天然载体。教学中以“泥土变瓷器”的工艺环节为线索,将分散的化学知识串联成系统网络:在原料处理环节,通过高岭土成分( ΔAl2(Si2O5)(OH)4 )的化学式分析,复习化学式的意义与计算(如判断元素质量比、化合价);在过筛环节,关联过滤操作与悬浊液概念,理解“筛网分离”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共性;在烧制环节,以碳酸钙分解(CaCO₃高温分解为 CaO 和 CO2 )、有机物燃烧等反应为切入点,巩固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材料分类”“物质的变化”等零散知识,更能理解知识在实际工艺中的应用价值,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提升。
(二)思维培养翼:以问题链为驱动,融合科学思维与美学感知
围绕德化白瓷工艺设计阶梯式问题链,既能培养化学思维,又能渗透非遗美学感知。例如:针对“釉水调配”环节,提出“为何釉灰需用熟石灰与草木灰反应( Ca(OH); 与 K₂CO₃反应生成 CaCO₃沉淀和KOH)?”的化学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釉层光滑透明”的美学效果,思考“化学反应如何影响瓷器的质感美?”;针对“高温熔融”环节,通过“为何需调节通风量生成CO 还原氧化铁?”的问题,复习不完全燃烧原理,同时对比“还原前后瓷器色泽变化”,感受“去杂存真”的工艺美学。
这种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分析化学原理的同时,关注工艺细节与美学效果的关联,培养“用科学解释美、用美理解科学”的跨学科思维。
(三)实践创新翼:以模拟操作为载体,体验工艺美学与化学实践
项目式复习课中,设置“模拟白瓷工艺”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知识理解与美学体验。例如:在“原料研磨与过筛”环节,让学生用滤网分离不同颗粒的沙土,模拟瓷料细化过程,感受“细腻瓷料造就光滑质感”的美学逻辑;在“烧制原理探究”环节,通过对比柴烧与电烧的优缺点(电烧更环保、温度易控制),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技术如何传承并优化传统工艺之美?”。
实践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物质分离”“能量转化”等化学技能,更能体会“匠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所蕴含的美学精神,实现实践能力与文化认同的同步提升。
(四)评价优化翼:以多元标准为依据,兼顾知识掌握与美学理解
构建“知识-思维-文化”三维评价体系,既关注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化学方程式书写、原理分析),也重视科学思维的运用(如工艺优缺点的分析逻辑),更纳入非遗美学的理解维度(如对“白瓷色泽之美”的化学解释)。通过自评(反思自己对工艺美学的理解)、互评(讨论作品中化学原理与美学元素的结合度)、师评(综合知识应用与文化感知),全面评估学习效果。
例如,在评价“釉水反应方程式书写”时,不仅关注方程式的正确性,还鼓励学生描述“反应产物如何影响釉面光泽度”,让评价成为知识深化与文化浸润的纽带。
三、应用效果与反思
从教学实践来看,“一核四翼”视角下的非遗美学融入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在复习化学知识(如化学式计算、反应类型)的同时,能主动关注德化白瓷的“色泽之美”“工艺之精”,并尝试用化学知识解释“为何高温熔融能让瓷器从疏松变致密”“为何还原反应能保持白瓷的纯净色泽”等问题,实现了“知识复习”与“文化感知”的双赢。
但教学中仍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对“非遗美学与化学原理的关联”理解较浅,仅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实践环节的材料限制(如无法模拟高温烧制)导致美学体验不够直观。未来可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利用数字化技术模拟烧制过程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美学感知与知识应用的融合。
结语
“一核四翼”视角为非遗美学融入初中化学复习课提供了系统化路径。以德化白瓷工艺流程为载体,通过知识整合、思维培养、实践创新、评价优化四个维度的设计,既能高效复习化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感知非遗美学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这种融合教学不仅丰富了化学复习课的形式,更实现了“学科育人”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为非遗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注入了学科力量。
参考文献
1]蔡昌霖.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4,(23):83-85.
[2]尹梦宇.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24,(06):91-93.
本文系2024 年泉州市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指向“一核四翼”的初中美术非遗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QJYKT2024-1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