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新时代青少年成长蓝天
蒋文涛 于双月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向阳小学
清晨的校园外,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细雨绵绵中,家长撑着伞将孩子护送到校门口,老师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托付,牵着稚嫩的小手走向教室。
伞,是遮风避雨的工具,是传递温暖的纽带,更是责任交接的象征。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正如一株株亟待破土的幼苗,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也需要有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抵御风雨的晴空。吉林省白山市关工委创建“ 撑伞护航” 品牌,旨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 撑伞护航” 。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 撑伞护航” 的,正是这样一种集体信念的凝聚——以伞为媒,汇聚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共同构筑青少年成长的蓝天。
一、伞之四维:护航行动的精神内核
1.伞骨为纲:制度与规则的刚性支撑
一把伞若想稳固,伞骨的坚韧是根基。护航青少年成长,需要以制度为纲,构建清晰的成长边界。新时代的青少年接触信息的渠道多元,价值观的塑造既需要包容开放的环境,也需要明确的底线思维。就像伞骨为伞面提供支撑,教育惩戒制度、网络内容分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正是为青少年划出安全区、筑牢防火墙的“ 伞骨” 。这些刚性规则并非束缚,而是为自由的灵魂提供生长的框架,让蓬勃的生命力在有序的土壤中扎根。
2.伞面为怀:文化与情感的包容
优质的伞面既能隔绝暴雨,又能透出微光的温柔。护航行动的文化内核,在于构建有温度的教育生态。当“ 唯分数论” 的焦虑侵蚀着教育本质时,我们需要用更开阔的伞面为青少年遮护:在课堂外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让双手感知泥土的温度;在社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让心灵收获奉献的充盈;在家庭中倡导“ 对话式教育” ,让亲子关系突破说教的壁垒。这种包容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用文化浸润和情感共鸣编织成网,接住每一个可能坠落的星辰。
3.伞柄为轴:个体与集体的协同
伞柄是连接人与伞的关键支点,象征着主客体间的动态平衡。护航行动中,既要尊重青少年作为独立个体的成长规律,也要激活集体协作的动能。当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困惑时,需要教育者以“ 俯身对话” 的姿态倾听;当他们在职业规划中迷茫时,需要社会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场景。这要求我们像握紧伞柄般把握分寸:既不用过度保护剥夺其试错的权利,也不以“ 放手成长” 为借口推卸引导的责任,而是让每个孩子都在被托举的力量中找到自我成长的节奏。
4.伞珠为系:传统与现代的传承
伞面上流转的雨珠,串联起天空与大地的对话。新时代的护航行动,本质上是一场文明价值的传承接力。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家国情怀,到“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青春誓言;从“ 程门立雪” 的尊师重道,到“ 斜杠青年” 的跨界创新,我们需要在传统精神密码与现代价值追求间找到共鸣点。就像伞珠串联起伞骨与伞面,红色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应如涓涓细流,滋养青少年的精神原野。
二、撑伞者的修行:多方协力的三重境界
1.第一重——各司其职的“ 物理叠加” 。家庭、学校、社区最初级的协作,是明确分工的物理性配合:家长负责生活照料,教师专注知识传授,社工提供实践支持。这种模式如同多人共撑独立的伞,虽能勉强避雨,却难以形成合力。现实中“ 5+2=0′′ 的教育困境(5 天学校教育被2 天家庭环境影响抵消)、家校矛盾等问题,正暴露出机械分工的局限性。
2.第二重——有机融合的“ 化学催化” 。更深层次的协作,需要打破领域边界,建立价值共识。当学校开设家长课堂传授沟通技巧,当长白县的红色教育基地变成“ 行走的思政课” ,当研学旅行成为青少年的人生体验日,这种跨界融合就像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催生出“ 1+1>2′′ 的育人能量。
3.第三重——共生共荣的“ 生态营造” 。护航工程的最高境界,是构建起自我更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青少年不仅是受保护者,更是参与治理的主体。应该让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融入实践要素,让成长从“ 被动接受保护” 升华为“ 主动创造价值” ,正如雨后的幼苗开始为脚下的土地投下绿荫,形成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
三、向雨而生:护航行动的时代应答
1.应对“ 数字原住民” 的精神建构。当“ Z 世代” 在虚拟世界中建立社交、获取知识、塑造认知,“ 护航” 的内涵必然向数字空间延伸。这要求我们既要搭建防沉迷系统的“ 防火墙” ,更要培育青少年在信息洪流中明辨是非的“ 元能力” ;既要警惕网络暴力、饭圈文化等负面影响,也要善用在线教育、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赋能成长。就像为传统雨伞增加智能感应功能,新时代的护航必须拥抱技术变革,在数字世界中修筑既有防护网又有瞭望塔的“ 精神家园” 。
2.重构“ 挫折教育” 的价值认知。过度呵护可能造就“ 温室花朵” ,过度强调竞争易催生“ 空心少年” 。护航不等于消除所有风雨,而是要培养“ 与雨共舞” 的生命韧性。北大登山队用“ 存鹰之心于高远” 的信念征服高峰,凉山支教青年在脱贫攻坚中书写青春,这些故事启示我们:真正的护航是让青少年在可控风险中锤炼逆商,在服务他人中理解责任,在真实挑战中完成从“ 被保护者” 到“ 命运掌舵者” 的蜕变。
当暮色中,万千雨伞如同流动的花朵,守护着放学的孩童、夜归的学子、周末奔赴自由空间的少年……这平凡而温暖的场景,正是“ 撑伞护航”品牌最生动的注脚——教育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标准化生产,而是农业精耕细作式的生命对话;护航不是替代成长的全能保护,而是静待花开的智慧守望。
当我们以制度为伞骨、文化为伞面、协作为伞柄、传承为伞珠,共同撑起这片成长的蓝天时,终将看到这样的盛景:今天的被守护者,终将成为明日为他人撑伞的接力者;每把伞下跃动的星火,终将汇聚成照亮民族未来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