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应用策略
李昌方
柳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广西省柳州市 545005
田径在体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含的运动项目极为丰富,如:跑、跳、投等,这都是日常所学到的核心技能,也是提升学生坚韧性、意志力、身体素质,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上仅在技术讲授和项目训练上下功夫,形成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难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引入趣味性田径教学策略,突出课堂互动性、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使整个教学活动得到优化,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创新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元素与游戏化设计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趣味田径教学,其核心在于传统田径技能与学生生活场景、兴趣方向的结合,并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构建,能够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悟”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技能训练游戏化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将单一化的技能训练进一步优化,融入趣味游戏增加学生们的兴趣感,可以快速投入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开展“短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游戏活动,如“障碍接力赛”在跑道上放入障碍物,跨栏、呼啦圈、标志桶、跳绳等进行设计,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接力赛,每个小组进行接力关卡,用时最少,速度最快,能够一次性闯关通过的小组为获胜组。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短跑速度的爆发力、灵活性,还能加强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应变能力,降低技能训练的枯燥感。
二、优化教学方法:强化互动性与学生主体性
趣味田径这一教学策略打破以往传统教育的认知,从教师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整个课堂增添新鲜元素,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感受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学习体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教学,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多样化、情境化、趣味化的学习环境,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爱好、性格等多方面来进行引入,如:游戏互动、故事引导、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们感受学习的多样性。[1]
例如,在进行“综合田径训练”期间,教师可以创设“奥运模拟赛”的情境模式,将体育课堂构建成田径赛场,并邀请学生们积极扮演运动员、裁判、啦啦队等,并设置不同的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远等不同的项目,让学生按照严格的比赛标准进行评判。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们对各个项目进一步了解,掌握所学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实战经验以及团体合作精神。
三、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与多元化
作为体育教师完善评价体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从多维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构建一个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过程性评价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息息相关,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展。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观察与了解,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斟酌,如:课堂表现情况,每次体育课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运动技能训练的程度等,这些内容都会实时记录,并为学生们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整理学生的作业、体育竞赛的相关材料、日常小测成绩等,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处。[2]
例如,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引入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活动,如团队竞赛、趣味游戏等,有氧训练每周至少进行3 次30 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柔韧性训练则每次锻炼前后进行 10 分钟的拉伸练习,增加身体的柔韧性。
又如,在学校体育社团、校队训练期间,教师会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安排学生参与相关技能、训练期间的态度、团队写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开展体育竞赛时,通过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如:运动技能的应用与发挥、对战术的理解和运用、体育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反馈情况等,给予精准评价与反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新理念,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田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风向标,围绕“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和活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体育精神及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劲松. 趣味田径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J]. 天津教育, 2024, (36): 7-9.
[2]许坤长. 探析趣味田径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应用 [J]. 华夏教师, 2024, (04): 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