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教育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与创新应用

作者

李文娟

江苏省南京市小西湖幼儿园 210006

前言:

数字教育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本质上是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双向适配,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工具激活教育资源的多元价值,为幼儿提供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个性化发展路径,教师必须认识到,技术渗透的本质是教育场景的重构——将数字资源转化为幼儿可操作、可感知的学习媒介,进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认知转型。

一、德育渗透:数字故事情境中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内化

在现代育人教育中,数字技术可为幼儿园德育教育创设一种交互性的故事境域,将幼儿较为陌生、理性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思维变为一种被感知、体验的具身过程[1]。比如,在中班“分享与交往”主题活动课上,教师运用交互式绘本《小兔的胡萝卜田》,只要幼儿在画面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用手指来控制。教师用手指点击画面的某些区域,比如,在“胡萝卜”画面下出现文字“小兔给它们浇水”,指向上后,就会出现文字“谢谢你,我需要它们长高”;而教师如果用手指点击另一个画面:小兔说“胡萝卜”“我想要”,指向上后,就会出现胡萝卜的动画画面,并出现提示:“看,小兔一个人在田地里,看上去很难过,小兔在说什么?我们怎样去帮助他呢?”将“分享会获得快乐”的道德认知转化为了幼儿的心理感受。

教师创设数字故事情境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把握三个重点:其一,教师实践方面,故事要有生活的熟悉度,选择“借玩具”“合作搭积木”等生活情境;其二,交互路径上有正强化与逆引导的双渠道,反对一味灌输;其三,追问式提问,如故事结束后,“你认为小兔子为什么笑啦”,“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啦”。比如故事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在数字画板上手绘“我的分享时刻”,并上屏到班级互动墙,同伴点评,借助技术强化学前幼儿的德育认同。

二、美育创新:增强现实技术下的艺术感知与创意表达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科学应用,赋予了幼儿园美育活动时空维度上无限的创作空间,AR 技术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接与融合,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美、表现美。如在大班《四季的色彩》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借助 AR 扫描仪把教室的墙体扫描成生动的“四季树林”:扫描春天的部分,墙体上有花朵绽放,花瓣翩翩飘落;扫描冬天的部分,墙体上有枝头皑皑的积雪以及跳动的雪人。幼儿借助观察不同季节的颜色差异,使用数字笔在平板电脑上绘画出“心目中的四季”,平板电脑上的作品在AR 情境中会即时叠加到虚拟情境中,形成专属于幼儿的“四季图谱”。

同时,从教师现场实践的分析看,第一个是要围绕美术活动的目的与技术的融入,例如,将AR效果下进行色彩调配的过程给幼儿欣赏,从而达到对幼儿理解“黄+蓝=绿”的目的,第二个要保留传统材料的特性,例如,幼儿可以选择真实的水彩材料与虚拟的绘画工具(如数位画笔),不能只依赖技术替代传统的材料及工具,第三个是作品的分享,构建多元化的展示与评价系统,在展示中,能听到幼儿录制“我的作品中有什么样的故事”,此中的故事,则融入 AR 场景之中。

三、体育突破:动作捕捉系统支持的体能发展个性化指导

数字化技术的动作采集和数据支撑,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精准性、趣味性带来了全新的助力[2]。例如,在小班“小动物学本领”主题体育活动中,教师采用便携的可穿戴式传感器(腕表式的运动贴)来采集幼儿的跳跃、爬行等身体动作,贴片将数据传递到班级互动大屏幕,实时表现为幼儿的“身体能量条”和反馈提示。当幼儿的身体动作达到标准的蹲跳运动时,能量条会迅速充满绿色区域的百分比,并进行“青蛙已经跳远了!能量+10!”的动画语音播报,同时出现“青蛙”从虚拟屏幕中弹出的高兴笑脸表情的卡通图像;如果幼儿在跳跃时膝盖内扣或起跳力度不够,此时能量条充满黄色的百分比,且信息提示为“再试一次,多使点力哦!你的膝盖像小青蛙一样伸直。”

这种实时回馈的效果将体锻游戏化,例如,活动开展初期,大部分孩子因为核心肌群的力量不够,跳远不够远,能量条常显示为黄色,教师看到了问题后及时对该游戏作出相应改变:完成3 次“能量+10 可以获得一个“超级青蛙”勋章,并产生班级树状发展图“长叶”效应,每“长叶”一个,代表一为孩子不断进步,集齐全班叶子,出现系统动画,有教师事先制作好的全班“青蛙家族狂欢舞”动画。

教师实践需结合动作数据开展个别化指导,例如,针对“跳跃时膝盖内扣”的幼儿,教师会在活动后单独播放其动作的慢速回放视频,并与标准动作模型进行对比:“看,小青蛙的腿是直直的,像这样(教师示范),你的腿有点弯弯的,像被风吹倒的小树。”随后提供辅助练习:在地面贴上“小青蛙脚印”贴纸,要求幼儿起跳时脚尖对准脚印中心;或让幼儿手扶轻质哑铃模拟“青蛙抱石头”动作,增强腿部力量。对于动作发展较快的幼儿,教师则增加挑战任务,如要求其在跳跃后立即完成“青蛙蹲”(深蹲保持3 秒),或设置不同高度的“荷叶”(软质跳箱)进行连续跳跃。

总结:

以数字化场景重构幼儿园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从数字教育应用到创生数字教育活动的技术工具效能发展的范式变革,也是实现技术与学前教育相得益彰的基本目标。因此,数字教育与幼儿园活动的融合必将集中于如何满足数字时代技术伦理的要求、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以及数字教育下家园社协同功能的再造,从而为幼儿构建全面发展的智慧教育生态圈。

参考文献:

[1]林桂丽.数字故事叙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应用[J].求知导刊,2025(12):128-130+139.

[2]王小丽.数字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融合创新[J].学前教育,2024,(1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