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李帅
身份证号:130824199312143516
1 无损检测技术内涵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手段,通过该技术能评估材料、结构和设备内部的缺陷、性能和状况,而不会影响其完整性。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设工程、制造、航空航天和医学等领域。其核心原理是运用声波、电磁波、热辐射等物理现象,配合先进仪器设备,对被测材料和结构进行检测与分析,以了解内部结构、缺陷、裂纹、腐蚀程度及温度分布等信息。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结构、金属构件、焊接接头、涡轮叶片、管道、桥梁和船舶等。在建筑工程领域,无损检测技术主要针对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进行内部检测。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凭借其技术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保理想的检测效果,需根据实际需求和建筑结构特征,灵活选用无损检测技术,从而提升技术应用的质量。
2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
2.1 非破坏性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优越性,因为它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对被测对象造成破坏,无需拆卸或损伤,能保持其完整性和功能性。该技术适用于金属、塑料、陶瓷、混凝土等各类材料,无需担忧检测过程对被测材料的损害。
2.2 环保特性
无需使用化学药品或产生废弃物,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此外,无损检测技术不会产生粉尘、气体或其他污染物,因此在环境要求严格的特殊场所,如洁净室、无尘室等,也可进行检测,不会对环境产生额外影响。这使得无损检测技术在环保要求严格的行业,如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高精度性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高精度检测和定量分析能力,因此在多个领域受到青睐。在检测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被测对象的高精度探测,原因包括: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全面、细致地对材料进行检测,从而发现几毫米甚至更小的缺陷或变化。传感器或探头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到材料内部微小的结构变化或缺陷,这些变化可能对材料性能或结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数字化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检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精确和准确,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3.1 反射波法在房建工程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桩基础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具有广泛应用,其完整性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桩基工程需承担全部上部荷载,通过群桩分解荷载,最终传递至整个地基形成整体受力。房建工程中,桩径较小的桩基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两根 Φ57mm 的声测管。桩头破除后,凿除声测管位置的混凝土,露出声测管并进行灌水,确保其通畅。采用反射波法对桩基质量进行检测,这是桩基础低应变无损检测中最快捷、有效且普遍采用的方法。操作过程包括:检测声测管全长范围内是否通畅,编号声测管,输入相关参数(声测管外漏长度、直径及相邻声测管之间的距离),安装三脚架、提升装置及滑轮,将换能器放入声测管内,缓慢下降至声测管底部,连接线缆和主机,然后匀速缓慢提升换能器。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结构完整性的原理在于:在声测管顶部增加激振信号产生波,应力沿桩体传递,当存在问题(如断桩、夹层等缺陷)时产生反射波。检测结果分为四类:Ⅰ类为最佳,表明桩体无瑕疵;Ⅱ类桩体存在少量质量缺陷,如轻微夹层等,但不影响正常使用;Ⅲ类桩体有明显缺陷,需进一步探明缺陷对桩体影响,判断是否影响正常使用;Ⅳ类桩体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需进行返工处理。
3.2 回弹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占据重要地位,如基础、主梁、顶板、楼梯等结构都依赖于混凝土的质量。为确保施工质量,虽然在施工过程中已预留大量混凝土试块,但混凝土在现场及标准养护室内的养护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强度发展过程中的偏差,无法为后续施工提供有效指导。若因强度不足而过早拆模或进行上部结构施工,可能会引发坍塌事故。为此,我们引入强度回弹仪来精确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快速且直观的特点。操作流程如下:首先从盒中取出回弹仪,确保其弹击杆垂直对准待检测的混凝土构件。在操作过程中,需缓慢且均匀地按压仪器,当弹击杆按钮松开时,回弹仪会缓慢后退,同时弹击杆伸出,在被检测的混凝土表面划出标准方格。随后,将回弹仪的弹击杆对准该方格,并均匀施加压力。当弹击杆按压至特定位置时,回弹仪的刻度上会显示相应的数值。记录这些数值,并去掉最大和最小值,采用平均法计算得出混凝土的强度。尽管回弹仪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检测过程对混凝土外观质量仍有一定影响。检测完成后,混凝土表面与弹击杆接触的位置会留下若干小坑,后期需进行外观修饰处理。
3.3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为材料质量控制和结构安全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其在不破坏被测对象的前提下,实现对内部结构的精准、高效检测。该技术原理在于利用超声波在材料内部传播特性,当遇到界面或缺陷时,部分能量反射或散射,另一部分继续穿透材料。通过检测传播时间、强度和反射状况,可判断内部是否存在缺陷或异物。检测过程需准备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并确保正常工作。将探头与被测对象表面接触或置于其上。探头通常涂抹耦合剂,以确保超声波有效传入被测材料。发射超声波信号至被测对象,波纹穿越材料并在内部传播。
3.4 磁粉无损检测
钢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质量检测方面,磁粉无损检测技术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技术能够在避免对钢结构造成二次损伤的前提下,全面探究结构内部的分布状况,尤其在焊接及处理部位,能够针对焊接结构的质量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当前,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愈发普及,因此,施工方需要在工程完成后,全面了解钢结构的整体施工状况。通过磁化处理钢结构构件,并根据磁力分布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判断构件上是否存在连续分布的磁力线。根据漏磁位置,发掘结构质量问题,及时掌握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内部缺陷,并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磁粉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能够对全部钢结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同时,该技术也可在钢结构材料使用前或焊接工序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分析,防止出现严重质量缺陷。
总而言之,在当下建筑质量检测领域,无损检测技术已成为一种常用方法。该技术原理是通过能量体穿透建筑结构来实现检测,在检测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过程中,既能确保建筑物不受损伤,又能避免对其造成较大冲击。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高效且结果精确的优势,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大对其研究和应用的投入,以确保建筑物整体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 周鑫. 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 中华建设,2024,(04):121-123.
[2]伍俊宇.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的应用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6):105-107.
[3]陈加伟.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0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