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融人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滕芳
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广东东莞523808
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感受和道德品质培养,导致德育和数学教学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小学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严密的学科,并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学科特性,将德育有机融入数学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深度挖掘教材,实现内容有机融合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课堂存在德育与数学知识割裂的现象,例如生硬的在数学课堂中加入德育说教,使得学生很难内化德育内涵。并且部分教师会忽略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例如,统计单元通过分析环保数据,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从数学知识本身来提炼德育元素,使德育与数学逻辑自然结合。
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讲述《九章算术》的数学史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新授环节,教师创设情境“中秋节到了,我们要把一块月饼公平地分给两个小朋友,该怎么分?”,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人得到的才一样多,这才是公平的。这其中的一份,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二分之一’。”,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公平、公正的意识。在探究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比较,发现“整体相同,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的规律,初步感悟量与质的关系。在教学的巩固环节,教师将分数计算置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引发其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责任感。本节课在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辩证思维、协作意识和公平观念,感受数学的简洁与和谐之美。
二、倡导合作探究,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品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四基四能”,其中“科学态度”和“合作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探究是将品德培养嵌入到数学活动本身,通过角色分工、任务互赖来让学生体验“个人贡献影响团队成败”,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使得德育教育不再是附加内容,而是探究活动的内在要求。
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解剖”长方体模型并有序完成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棱、面、顶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观。在第二环节进行理解概念,学生计算本组设计的收纳盒表面积,并且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关乎后续计算,一人失误,全组承担后果。让学生体验对集体成果负责的态度,进而培养责任感与求真精神。在教学的第三环节进行深化应用,学生通过用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长宽高与体积,进一步合作归纳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般的探究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模型思维。在教学的第四环节进行综合实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设计制作一个环保、美观、实用的长方体收纳盒,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将数学知识用于服务集体、关爱环境。
三、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德育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评价会过度依赖学生的笔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合作精神、科学态度等德育维度。例如,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展现的诚信、探究难题时的毅力品格等没有被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使得德育教育浅层化。而创新评价是通过课堂观察表、成长档案袋的过程性记录和多元标准,来使学生的德育表现可观测、可量化,进一步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自然融合。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为例,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用浓缩果汁和水调制一款口感最佳的饮品,并写出果汁与水的体积比。教师应观察“小组是否进行了合理分工?是争抢还是协作?在品尝调试时,是只顾自己还是懂得分享?”,评价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并考量学生的配方比的书写是否清晰、规范,进一步评价学生的科学态度。在第二环节中,学生通过缩放来设计出不同大小但比例一致的海报,学生通过描述“作品是否符合比例要求?自评报告中是否反思了设计过程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来进行自评;并通过“肯定你同伴作品的三个优点,再提出一个可以改进的建议。”来进行互评,引导学生尊重别人,发现他人的优点。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将学生整个项目过程中的所有草图、草稿、计算纸、最终作品、自评互评表装入“成长档案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和进步轨迹,进一步内化学生的德育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内容融合、活动培养和创新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使数学知识传授和德育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其道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屠思嘉.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5,(Z2):72-73.
[2]叶霞妹.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创新路径与实践[J].家长,2025,(22):91-93.
[3]植龙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5,(1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