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胡子鲶全年人工繁殖生产情况分析

作者

吴宜东

福建省闽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福建闽清350800

(-)s )胡子鲶繁殖的准备工作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年均气温 26~27C ,水温达 20C 以上。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 3000mm 递减到 500mm 。尼地表水资源丰富,尼日尔河在境内长度超过1400km,与几十条大小支流组成稠密的水网,另外还有众多的水库和湖泊,养殖水域广阔,发展水产养殖潜力巨大。但是,据调查了解,尼日利亚缺乏发展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鱼种,现有苗种场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种苗缺乏已成为制约尼国水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将军农场为了突破种苗瓶颈,开展胡子鲶全年人工繁殖工作。现将胡子鲶全年人工繁殖的效果分析如下:

塑料桶孵化池15 个(规格: lmx0.7x0.7m) ,鱼苗培育池8 口,每口池子面积为 20m2 ,在池子上方搭设简易工棚,用铁皮等覆盖物将池子罩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用聚乙烯纱窗设置于池子的四周,防止鱼类逃逸和敌害生物的侵入。

亲鱼来源于农场的池塘中,按雌雄比1:2 的比例备足全年繁殖所需的亲鱼。雌雄鱼分池投放,亲鱼尾重在600~800g 范围内。

饲料。天然饲料来源于池塘中捞取的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人工饲料主要是投喂自己配制的胡子鲶专用饲料,主要成份有鱼粉、麦麸、次粉、木薯粉及添加剂等。

(二)胡子鲶繁殖的方法

亲鱼的选择和培育。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达性成熟年龄的胡子鲶作亲鱼。亲鱼入池前用 3% 的食盐水浸泡消毒,亲鱼下塘后即开始投喂低质鱼类和屠宰场的下脚料,逐渐训食人工饲料,至中后期全部投喂人工饲料。

催产。从亲鱼池中随机捕起亲鱼进行催产,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的方法,注射鱼脑垂体,每公斤雌性注射4 颗,雄鱼减半,注射量为 1ml ,注射后的亲鱼投入产卵池中待产。保持产卵池水深 0.5m ,每口产卵池放亲鱼1 组。产卵效应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在水温为 23C~26C ,效应时间为 13~ 14 小时;水温为 27C~30C 时,效应时间为 10~12 小时。一般产卵持续时间为2~3 小时。

鱼卵的收集。将蕨草经水煮晒干后,扎成束,制成鱼巢。使用 3~5% 的食盐水浸泡20~30 分钟,然后放置于产卵池中作为胡子鲶产卵的附着物,亲鱼产卵完毕及时将亲鱼捕出。

鱼苗的人工孵化。将附着卵的鱼巢放置于孵化池上的支撑架上,并定时给鱼巢淋水,保持鱼巢湿润和四周通风,随时检查鱼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当用肉眼看见鱼卵出现两个黑色的眼点后,将鱼巢放置于孵化池的水中孵化。此前给孵化池注水 50CM 深,同时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孵化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当水温 23C~26CHf ,孵化时间为 30~36 小时,当水温为 27℃~30℃时,孵化时间为 18~30 小时。当仔鱼全部出膜后,适时清除鱼巢,防止水质恶化。

鱼苗培育。选择出膜3~4 天后,能在水中平游并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鱼苗入池,此时鱼苗自身的卵黄囊尚未完全消失,同时又能摄食外界的天然饲料。用密眼纱网捞取浮游动物投喂,待鱼苗培育至 1.5~2cm 规格时,逐渐喂食人工饲料,经过 20~30 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至 3~4cm 时即可分池下塘。

(三)胡子鲶全年人工繁殖的结果

每个月的中旬催产亲鱼2 组,雌雄比为1:2,共催产雌鱼 24 尾,重 17.05kg ,平均尾重 0.71kg ,平均每公斤雌鱼产卵23583 粒;其中在雨季(4~10 月)催产 14 组,平均每公斤雌鱼产卵 29593 粒;在旱季(11 月至次年 3 月)催产10 组,平均每组雌鱼产卵15652 粒。全年鱼苗的平均孵化率为72.42% ,其中雨季达 83.66% ,旱季为 44.36% 。全年鱼苗培育的平均成活率达 41.13% ,其中雨季为 44.81% ,旱季为 23.79% (详见表 1 和图 1)。

(四)胡子鲶全年人工繁殖的效果分析

胡子鲶的产卵数量、鱼苗孵化率、鱼苗培育成活率在进入雨季后均呈增长的上升趋势,分别在8月、7 月、9 月上升达到最高峰。进入旱季后呈下降趋势,分别在12 月、1 月下降到低谷。详细情况分析如下:

胡子鲶产卵情况分析。催产胡子鲶的结果表明,胡子鲶可以进行周年繁殖,但雨季的繁殖效果明显优于旱季,在雨季平均每公斤雌鱼产卵29593 粒,比全年平均每公斤雌鱼产卵23583 粒多6010 粒,高 25.48% ;比旱季每公斤雌鱼产卵数15652 粒多13941 粒,高 47.11% ,尤其在 8 月份产卵量达最高峰,每公斤雌鱼产卵量达 33333 粒。在旱季每公斤雌鱼产卵数降到低谷的是1 月份,仅产 8448 粒。为此,应加强旱季对亲鱼的强化培育,投喂粗蛋白含量达 35% 以上的配合饲料,投饵量占亲鱼总重量的 3~5% ,坚持每周给亲鱼池冲水一次,以此促进旱季亲鱼的性腺发育,提高胡子鲶的怀卵量和产卵量。

鱼苗孵化的效果分析。在胡子鲶的全年孵化过程中,雨季的孵化效果也比旱季好,雨季鱼苗的平均孵化率 83.66% ,比 72.42%的全年平均孵化率高 11.24% ,比旱季 44.36% 的平均孵化率高 39.30‰ 。在雨季孵化效果最好的是 7 月份,平均孵化为 89.25% ,在旱季孵化效果最差的是 12 月份,平均孵化率仅 39.48% 。为此,建议采用淋水孵化的方法,并用 8~10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洒在附着卵的鱼巢上,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此外,当鱼巢放入孵化池时,要将其置于水体的中上层,保持池水溶氧充足,水质良好,以提高鱼苗的孵化率。

鱼苗培育成活率分析。雨季鱼苗培育的成活率也优于旱季。雨季鱼苗培育的平均成活率为 44.81% ,比全年平均成活率 41.13% 高 3.68 个百分点,比旱季23.79%的平均成活率高 21.02 个百分点。其中雨季于9 月份达最大值,达 58.31% ;在旱季平均鱼苗培育成活率最低的是 1 月份,仅为 14.58% 。笔者认为鱼苗培育成活的高低与水体中鱼类适口的天然饲料的丰欠有关,在雨季水体中的各种营养盐类丰富,大量繁殖各种浮游生物,而旱季水体中的天然饲料较雨季少。为此,建议采用鱼苗肥水下塘的育苗技术,选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鱼苗下塘。在旱季加强投饵施肥,保持培育池水体的肥、活、爽,最大限度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要,促进鱼苗快速生长,以提高旱季鱼苗培育的成活率。

开展胡子鲶全年人工繁殖是可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激素诱导控制下,胡子鲶成功地实现了周年繁殖的目标,尽管在旱季的各项指标较低。为了克服旱季产卵较少、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低等令人不满意的现象,我们应该根据胡子鲶的繁殖习性,采取上述的方法在旱季为该鱼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催产过程中,选择高效的激素,使用恰当的剂量。我相信通过上述措施,胡子鲶周年繁殖的技术将会在整个尼日利亚得到推广使用,从而彻底解决旱季苗种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