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苏区文化资源开发用于园本课程的研究
韩慧文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长田中心幼儿园 514600
引言
红色苏区文化资源是我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财富,蕴含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教育意义和课程开发价值。然而当前幼儿教育中对此资源的利用尚不足,将其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有助于提升幼儿文化认知、历史兴趣及爱国情怀。园本课程强调地方特色与幼儿发展需求,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可丰富课程内容,为学前教育注入中国特色。研究探索其特点及应用模式,将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并促进红色文化在学前教育中传承与落地。
1、红色苏区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1.1 红色苏区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红色苏区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的一系列资源[1]。这些资源不仅包括丰富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还有特定的地方风俗、习惯与文化,体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红色苏区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红色苏区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一文化资源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及广大革命群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所创造的丰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作品和活动,诸如革命歌曲、诗词、宣传画等,不仅反映了革命时期人们的信仰和追求,也记录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奋斗,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叙述。
红色苏区文化资源具备鲜明的教育导向。其内容不仅关注历史事件的再现,还强调对价值观的培育。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等思想,对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文化资源,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2]。
红色苏区文化资源展示了丰富的多样性。在地域性和文化性上,红色文化涌现出多种形式,比如方言戏剧、民间故事、红色歌曲等。这些多样性的文化表现能够适应不同幼儿的需求,为其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红色苏区文化资源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其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上,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多样性[3]。这些特征使得红色文化成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素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2 红色文化资源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深远而多元,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情感认知、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传统,这些都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道德认知,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
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爱国情怀。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中的英勇事迹和历史人物,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激发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感培养不仅对于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也为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红色文化中诸多积极向上的元素,如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激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取向。在教育实践中,以红色文化为引导,结合园本课程的设计,能够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体会到这些价值观的实际意义,从而塑造出更具正能量的性格和品质[4]。
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增强了集体意识,也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会了包容、理解与沟通,这些对他们未来的社会交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5]。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融入园本课程,对幼儿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2、红色苏区文化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路径
2.1 红色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适配性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适配性探讨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旨在培养儿童的基本品质,而红色文化中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和坚韧精神,正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元素。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儿童全面、协调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实证内容为幼儿的认知特征提供了依据。幼儿时期是个体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故事、历史人物和革命精神,通过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结合有趣的角色扮演和绘画活动,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并吸收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情感认同中深化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
红色文化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适配性不仅体现在价值观的引导,还涵盖了教育方法和实践经验的融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2.2 基于红色苏区文化的园本课程实践模式
红色苏区文化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设计与教育策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内涵转化为适宜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内容。这一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课程设计上,红色苏区文化资源的选择应注重与幼儿生活经验的关联。通过地理、历史和人物故事等章节,构建起一个有效衔接的知识体系。例如,可以设计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故事阅读,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故事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当时的情境,增强幼儿的感性体验。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他们对事件的理解,还通过情感共鸣培养了幼儿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设计是园本课程实践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红色苏区文化资源,可以组织主题活动,如“ 红色之旅” ——参观苏区纪念馆、历史遗址等,帮助幼儿在实际场景中汲取历史知识。结合手工制作、绘画等艺术活动,引导幼儿表现他们眼中的红色文化,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表达,通过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评价与反馈机制也应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针对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幼儿的口头表达、作品展示以及小组合作的内容分享,关注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通过这样的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红色苏区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实践模式的实施应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需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教育意义,不断提升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及活动设计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探寻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结束语参考文献
[1]李贤武.依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挖掘开发红色校本课程[J].新一代:理论版,2020,(19):198-198.
[2] 宋月洁." 红色文化"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 新课程,2020,(12):110-110.
[3] 王碧环. 基于红色资源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研究[J]. 亚太教育,2022,(20):87-90.
[4]宋金金原凯.红色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0,(11).
[5]李树荣.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新课程,2022,(0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