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式·实践性·一体化:小学科学校本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方佳
萧山区瓜沥镇长沙小学311245
【关键字】贯穿式;实践性;一体化;评价体系
近年来,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成为教育关键点。2020 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与2022 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均强调了评价改革的重要性。教育评价决定办学导向,其改革旨在建立科学、全面、多元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作为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实践性突出。本文阐述的小学科学校本评价体系,以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坚持素养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从理念革新、路径探索、反思展望三方面,总结了学校在科学课程评价改革中的工作。
一、理念革新:以发展思维引领评价改革
实施科学综合评价改革的基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足学习过程,注重实践性评价,强调质量意识导向。但学校科学课程以往的评价仍存在诸多问题:
评价内容局限,形式单一:教师过度关注科学知识,将书面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学习态度、创新实践、团队协作等能力,限制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形式依赖测试,如单元练习、期末模拟等,频繁测试增加学生压力,影响学习兴趣。
评价意识欠缺,反馈笼统:教师缺乏及时评价意识,易忽略学生表现细节。即便评价,反馈也比较模糊,如“你真棒”、“你说得很好”等,学生无法明确自身优劣。
评价时机匮乏,工具不足:小学科学课时有限,低段每周1 节,中段2 节,高段3 节。教师评价局限于课堂和测试,时机匮乏,且评价工具匮乏。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教研组以“一核心三关键”理念为基础,建构符合校情的评价体系。
一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
三关键:强调贯穿式、注重实践性、创新一体化。
该体系将学生全面发展置于核心,强调贯穿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方法、思维;注重实践性评价,通过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创新一体化评价,利用评价工具汇总信息,形成学生完整画像。
二、路径探索:以实践行动实现评价育人
小学科学校本评价体系借助小思综评系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分为学习过程性评价、活动实践性评价、学期阶段性评价三部分。
(一)学习过程性评价
学习过程性评价针对学生学习表现、思考能力和成果,涵盖课堂学习和书面作业,为科学素养四个维度提供评价参考,通过小思综评系统采集评价信息。
课堂学习评价:课堂评价真实有效,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及时评价的形式。学生自评、互评在探究活动中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评价表开展。如四年级《模拟安装照明电路》一课,评价表从元件摆放、线路连接、团队合作等方面设置不同星级,帮助学生反思自评与互评。教师及时评价基于课堂观察,利用小思综评系统以颁发徽章的形式进行,内容包括科学学习品质和课堂常规,评价结果累计形成学生画像。
书面作业评价:书面作业为“省编作业本”和“预学与导学”,采用星级评价(三星“优秀”、二星“良好”、一星“合格”、零星“尚需努力”),结果汇总于记录表,通过小思综评系统手机端输入系统,为阶段性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二)活动实践性评价
活动实践性评价针对学生课余探究实践的行为和成果,包括课后长作业、单元思维导图、科技主题活动,利用小思综评系统赛事管理栏目录入。截至目前,学校已开展76 场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课后长作业评价:结合大单元教学,布置课后长作业,每年级每学期1-2 个,活动前公布评价标准。以《设计制作我们的小船》为例,评价表从讲解、外观、载重、行驶、合作等方面设置星级,小组总星数为成员成绩,为探究实践能力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单元思维导图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制作包含主题、概念、实验等的思维导图,班级内展示,师生从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完善,帮助学生掌握单元逻辑,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维度提供依据。
科技主题活动评价:学校科技类活动结合科学教材设计项目,教研组统筹并设计评价单。如科技节科学体验游园活动,各年级设纸飞机飞远、空气大炮等富含科学元素的项目,通过星级评价学生表现,为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提供依据。
(三)学期阶段性评价
学期阶段性评价检验学期学习效果,包括实验测评和期末纸笔测试,为科学素养各相关维度提供参考。
实验测评:自2017 年开始,期末实验测评成为学校常规项目。教研组结合自创与采购,围绕课标要求的 78 个必做探究活动,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测评。
期末测试:期末测试为纸笔评价,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关注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观念,重视科学素养发展。
三、反思展望:以真实体验反思评价效果
在教研组努力下,小学科学校本评价体系初步建构并实施,取得一定突破。
(一)校本评价体系建构的创新之处
工具贯穿式使用:小思综评系统贯穿整个学期,助力收集过程性信息、创设实践赛事、导入测评结果,形成完整评价单,绘就学生个人画像。
评价实践性提高:大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科学课程体验,为科学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评价一体化创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导向,整合过程性、实践性以及阶段性测评,形成一体化评价体系。
(二)校本评价体系建构的困惑与展望
当然,在科学校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评价标准制定与统一难、评价过程复杂耗时等。未来,学校将持续落实评价的实践性与创新性,深化评价工具使用,创新解决问题,继续完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12~220
[3]万嵩海,喻伯军,姜卫英.体现素养导向的小学科学学业质量评价设计[J]教学月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