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交流
张文萱
南京市软件谷小学 210000
引 言 :《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2022 年 版 )》( 以 下 简 称 “ 新 课 标 ”) 的 出 台 在语 文 教 育 界 掀 起 了 广 泛 学 习 、 研 读 、 讨 论 的 热 潮 , 对 语 文 教 育 教 学 的 发 展 起 到 了 重 要的 推 进 作 用 。“ 新 课 标 ” 在 写 作 教 学 方 面 ,将“ 写 作 ” 与“ 口 语 交 际 ” 合 并 成 为 “ 表 达与 交 流 ”。这 样 一 来 ,教 师 们 难 免 就 对 写 作 教 学 产 生 了 一 些 疑 惑 。针 对 这 一 现 状 ,本 文拟 通 过 对 比 新 旧 课 标 在 写 作 教 学 方 面 的 显 著 变 化 , 探 讨 “ 新 课 标 ” 背 景 下 的 写 作 教 学实 施 策 略 。
一、“表达与交流”板块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没有将写作教学单列出来,而是将把它纳入了“表达与交流”这个相比之下更为“高位”的教学板块之中。这不仅不是写作的缺失,反而是表明了它将渗入到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再看学段要求,“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板块分别对四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例如第一学段(1~2 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后面三个学段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要求。
鉴于“新课标”新增了六个贯穿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些学习任务群都写作列为了所要学习内容。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为例,它在第二学段(3~4 年级)要求学生“学习用书面的方式客观地表述生活中的见闻片段。学习写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简单书信等日常应用文。”“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
在“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学业质量中,就有对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发展的具体要求。例如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就提出“学生能够主动梳理、记录可供借鉴的语言运用示例,比较其异同,积极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写作实践中;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写想象作文;写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撰写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或活动总结。”
除此之外,“新课标”还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评价建议等部分多处涉及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说明,其对于写作教学的要求还是具体而明确的,写作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也可见一斑。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写作教
(一)作文教学模式情境化
“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 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 学习的实践性。” 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并不 工与输出的过程。如果让学生能在写作的 书写出来。吴立岗教授认为,“ 写作如果脱离具体的情 么教师就帮助学生创造情境,进行合理的情景模拟,不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 间题
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时帮助学生还原发生过的事,让学生以一种电影艺术手法里常用的“ 慢镜头”来回忆、描写一个瞬间。例如,把一个较大的肢体动作分解为几个步骤,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接着,最后··同时放慢的“ 镜头” 又是放大的,要观察到每一个细枝末节,甚至一个人的一根头发丝。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重新体会当时的情感,模拟一次难忘的经历,那次亲身体验的经历带给自己怎样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重新模拟的情境中就能自然而然的写出自己真实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如何让作文内容变得“有血有肉”是众多师生感到发愁的问题,作文内容的丰富与否也直接关乎到作文质量的好坏。作文的内容是由作文素材通过巧妙的构思来组成的,而素材的最好来源就是我们的生活。“无论语言还是思想都不能单独构建出一个特殊的王国,它们仅是现实生活的体现[2]。”这就表明了现实生活其重要性,语言和思想都是生活的体现,那么作文写作更离不开生活了。
就拿让学生每周完成一篇周记来说,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苦于写周记,觉得每周经历的事情都差不多,想每一周都写出一篇不同且又生动的作文实在是太难了。在这里教师就需带领学生进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了,如:学校里身边的同学,除了与你交好的,那些不够亲密的同学你有观察过吗?你喜欢的老师,她到底是什么地方令你敬佩呢?学校里的景观花草,它是一直繁茂吗?一场大雨是不是将那棵梧桐树叶打落?上学、放学路上的见闻,那条街上出摊的叔叔阿姨他们是如何辛苦打拼的?家里的父母是不是每天都笑语盈盈,他们是不是和你们一样会把喜怒哀乐轻易的表达呢?像这样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的生活细节真的有很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生写作方法,不能不指引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的途径,带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三)作文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育家叶圣陶关于批改作文有这样的观点,“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段批总批一应俱全[3]。”说明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应过分追求为了评价而评价,一些不够有针对性的语句就应该减少。叶老同时认为批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属于作者自己,说明学生对作文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
对小学生的作文评价要实现多元化和全面性,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的评价对小 足轻重, 在评价 要做到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为小学生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在实际教 对学困生的评价不足,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使学困生的作文水平 化和机械化的评价,从每个学生的作文构思、作文结构、语言表达、书写效果 可以邀请小学生进行自我作文评价,对于自己的写作状态和素材使用等进行反思,总结写作经验,增强反思能力,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帮助。
其实“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改革,就是让我们明确“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哪怕是学生的一句话,只要意思完整,可以交流,就有价值与意义,就是我们写作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202
[2]刘锡庆.基础写作学 [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