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地下结构防水施工技术实践
冯成成
身份证号码:370481199111096725
摘要:地下工程施工已成为当前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施工质量要求的关键是满足施工标准和防潮防渗要求。在以往的建筑工程中,由于对地下工程防水认识不足,造成了常见的隐患。结果,各种地下物体遭到严重破坏,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给工人和居民带来心理负担和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防水混凝土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重视,成为防治地下室渗漏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结构;防水施工技术;实践
1地下工程漏水原因及堵漏措施
1.1地下工程漏水原因
1.1.1设计因素
在具体设计阶段,施工设计人员未能对地下水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图案进行合理分析,导致后续防水设计存在问题,高程确定缺乏准确性和合理性。在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底层积水的危害,在应用过程中也没有对该区域的设计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在各个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设计。同时,在建设项目中,选择的方案和设计标准不适合当地环境且不完整,细部结构的设计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材料选择不当、施工计划不科学等隐患,导致施工质量缺陷严重。
1.1.2施工因素
侧墙与底板的连接措施和工艺选择不科学、不完整,导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质量缺陷和隐患,导致接缝渗漏,结构本身也存在一些质量缺陷。变形缝是地下室漏水的主要来源,也是混合混凝土中最常见的渗透缺陷。变形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止水构造选择不合理,影响了止水的作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其次,材料选择不合理容易导致施工不完整,并可能导致渗漏[3]。同时,施工过程中因施工缝引起的地下室渗漏更为严重。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处理技术不科学,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导致渗漏通道变大,出现渗漏现象。
1.2堵漏施工技术措施
1.2.1表面渗透处理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优先使用喷火器等工具对渗水面位置进行连续烘烤。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选用SJ堵剂,与普通425水泥复合浆配合使用,直接均匀涂抹在渗漏部位。这种表面渗透处理技术的具体机理是使用复合快速固化防水粘合剂来处理泄漏位置,使复合粘合剂中存在的一些无机材料成功渗透到化学材料中,实现快速固化,大大提高了粘合剂固化后形成的机械性能,并且依赖于渗透通道的精细亲水性。化学材料逐渐渗透到压力通道中后,水泥材料会释放出结合力,通过聚合作用全面提高了结合质量,有效增强了整体防水效果。
1.2.2点渗透处理
如果该位置出现严重漏水情况,工作人员必须立即使用冲击钻进行处理。他们必须在漏水点打好洞,并选择SJ密封胶来完成直接密封方法。操作时间不应少于45分钟。
1.2.3 线漏处理
如果遇到线路渗漏情况,工作人员应明确渗漏方向,根据实际渗漏方向完成“v”型槽的施工,用泵管完成后续的引水作业,选择合适的防水钢筋砂浆进行防水作业,还应进行灌浆封堵作业。
2地下防水施工的重要性和原则
2.1地下防水施工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的具体过程中,地下防水施工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提高地下防水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防水质量必须符合相关行业标准。例如,在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控制不理想,就会对建筑围护结构中使用的钢筋和其他材料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一些被腐蚀的钢筋会开始强度下降,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留下安全隐患,增加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给建筑公司和业主等单位带来一些经济损失。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提高地下防水施工质量,可以增强建筑的功能性,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各方经济效益的扩大。
2.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应遵循的原则
2.2.1自我保护优先原则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是指施工单位利用工程结构的密度优势,达到要求的防水要求。自防水工程工艺相对简单,整个施工周期一般不长,整体使用成本不高。我认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是件好事。在高层建筑地下防水作业中,可采用以下三种保护措施:石灰土辅助防水层;混凝土结构防水;外包柔性防水层,其中结构防水方法是有效提高建筑防漏水平的关键。例如,工程防水结构通常使用C30防水混凝土,而PNC混凝土早期强度膨胀剂通常用作外加剂。
2.2.2多重防御、刚柔并济的原则
目前,施工人员大多选择在上游位置合理铺设相应的防水卷材,也考虑在上游表面的重要位置均匀涂刷一些涂料,做好保护层和地面防水作业,实现多渠道加固的科学原则。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具体施工要求,抓住施工要点,严格全面控制材料质量,确保材料种类和质量符合具体施工标准,必须持有J证和许可证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明确施工重点,做好全过程管理和现场施工作业工作。对于地下工程防水施工中的主面层施工管理,相关人员必须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抽查进行后续检查。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纠正,必要时考虑返工。
3 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3.1 加强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地下建筑工程必备的原材料,不同质量等级的混凝土也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并制定地下工程所用混凝土材料的等级标准。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抽查,检查其质量性能指标,如砂粒细度模数、针状颗粒含量等。只有通过抗压和防渗试验的混凝土才能投入使用。此外,为了保证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必要时可以添加外部粘合剂,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缝隙或裂缝。在地下工程中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准确计算用量,以确保连续浇筑。如果地下工程设计图纸需要保留一些缝隙,则有必要密封缝隙,保持缝隙的日常清洁和适当的湿度。施工完成后,还应注意建筑物的后期维护。要保证养护时间在14天以上,以保持混凝土温度和环境温度之间的稳定,然后才能拆除原来的保护模。
3.2科学合理安排防水施工程序
此前,我们介绍了建筑物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两种技术工艺,即底部防水工艺和侧墙防水工艺。可以观察到,即使是同一防水工程,不同部分的施工工艺顺序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按顺序施工。不允许为了临时的工艺简单而随意改变施工顺序,因为这会对最终的防水施工效果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防水过程大致包括建造防水混凝土屋顶、在空中铺设SBS卷材、填充卷材中的空隙以及添加混凝土垫层。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工艺要求。
3.3确保防水材料的质量
防水材料是地下建筑防水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使用项目,也是决定防水施工最终效果的因素。在选择防水材料并确定其品牌和防水强度水平时,有必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地理位置进行仔细选择。在购买时,仔细进行市场背景调查,了解各种品牌防水材料的优缺点,并根据质量和价格进行综合选择也很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市场上新推出的新技术防水材料,因为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防水材料的有效性。注意仔细阅读防水材料的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购买后,您还应该进行自己的防水检查。检查合格后,即可使用。
结语
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受技术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水施工的水平影响着建筑的整体使用寿命和整体质量,甚至可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增强防水技术的专业素养,掌握各环节防水施工技术要点,严格按照防水施工工艺,选用优质混凝土材料和防水材料,确保地下工程的实际防水效果。
参考文献
[1] 市政工程地下结构关键部位防水施工技术及注意要点[J]. 唐晋;王亮.中国高新科技,2019(12)
[2] 广州帆影阁大厦地下结构综合防水施工技术[J]. 卢宏波.建筑技术,2006(07)
[3] 震后地下结构在火灾下的力学性能初步分析[J]. 王国波;刘强;王鸿杰;王建宁;董正方.岩土工程学报,2022(S2)
[5] 第四届全国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征文)[J]. .岩土工程学报,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