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高职医药数理统计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韩曦英 王雯 王明月 孙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学院
关键字:SPOC;高职;医药数理统计;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前,职业教育正经历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浪潮。这一变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驱动,推动教学模式从传统课堂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变,也推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Course)、虚拟仿真实训等新型教学形式日益普及[1-3]。数字化转型不仅重构了教学场景,更通过智能化学习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等功能,显著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精准性和适应性。SPOC 模式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中尤其适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定制化的医药案例库、虚拟实验模块等资源,该模式能够实现统计方法与专业场景的有机融合[4]。
高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对抽象的统计概念理解困难。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受限于教学时长和教学场景,学生难以建立“从统计工具到专业决策”的能力转化路径,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5]。SPOC 模式通过定向开发医药案例库、虚拟实验等私有化资源将抽象的统计方法与医药工作场景深度融合,其弹性架构支持“基础理论线上学、专业应用线下练”的混合式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在平台灵活配置分层学习任务,既夯实统计基础,又培养岗位所需的数字化分析能力。这种“小班化、专业化、弹性化”的特征,使 SPOC 成为破解高职医药数理统计教学困境的理想解决方案。
二、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1. 总体设计思路
基于SPOC 的高职医药数理统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线上SPOC 平台与线下实践双向融合,实现“理论、实践、应用”的闭环培养。通过建立包括微课、虚拟实验、分层案例等医药特色SPOC 资源库,支撑自主知识建构;线下通过翻转课堂、医药数据项目实战强化统计工具的专业应用并构建包含过程性SPOC 数据分析和终结性评价的多维考核体系,形成“小班化教学、私有化资源、多维评价”的特色实施路径,最终达成统计方法与医药场景的深度结合,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数字化医药人才。
2. SPOC 平台建设
SPOC 平台建设构建“理论、工具、案例”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平台整合医药碎片化讲解统计理论t 检验、回归分析等特色微课,SPSS 模拟医药数据处理流程等虚拟仿真实验,按难度分级,匹配不同基础学生,配备自动批改与即时反馈功能,支持学生反复演练统计软件操作。教师可灵活配置课程内容,并实时监控学习进度,为线下项目式教学提供数据支撑,最终形成数字化学习环境。
3. 线下教学活动设计
线下教学活动设计以“深化理论应用、强化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复杂的知识项目分解为基础认知、案例模仿、自主应用三步骤。如针对卡方检验内容,首先通过 SPOC 预习卡方检验相关视频动画建立直观认识;课堂使用简化医药数据集,指导学生按步骤完成SPSS 操作;最后填空式的用图形化分析报告模板呈现结论。通过结构化任务设计、可视化工具支持和分步式指导,使统计实践活动难度适配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实践任务完成率提升至 90% 以上。
4.评价体系创新
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双维度考核,强化SPOC 数据追踪学习过程管理与实践能力验证。见表1。采用自动化采集平台数据与教师、学生多方评估,确保评价客观性,同时允许过程性补学,适配高职学生特点。
表1 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评价体系

通过SPOC 平台实时采集学习数据,持续调整教学策略,形成“学、练、用、改”的良性循环。这种场景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持续化改进的特色设计显著提升高职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
三、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在高职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药品效期预测”教学模块的SPOC 混合式教学实践中,课程团队首先开发了微课视频,结合连锁药店真实温湿度与有效期数据演示SPSS 回归建模流程,并配套使得学生可自主调整参数观察预测值变化的虚拟实验模块和分层题库。学生课前通过SPOC 平台学习时,系统自动识别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回归系数解释”环节存在困难,教师据此在课中重点演示SPSS 操作,组织学生分组处理数据并建模;最后学生优化形成的优秀报告。实现了从理论学习、软件操作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学生通过系统训练,SPSS 操作效率有所提升,学生报告的完整度和完善度也有较大提升。教师借助SPOC 平台的学习行为数据分析,能够精准识别需要重点辅导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干预。同时因学生课前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使得课堂相同知识点的讲解时间有所减少,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形成了“学生能力进阶、教师精准施教”的良性循环。
四、反思与建议
本研究在实施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发现,医药特色教学资源的专业性、交互性等质量直接决定学习效果,同时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师和引导者,具备SPOC 课程设计能力及混合式课堂组织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6]。该模式推广也面临着学生线上自律性不足的现实挑战。高职学生存在 SPOC 任务不同程度的拖延现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通过引入游戏化机制、建立学习伙伴制度、开发轻量化移动端SPOC 应用等措施提高SPOC 任务完成率[7]。
展望未来,该模式可进一步深化探索。如引入AI 学习预警系统,通过行为数据分析自动识别困难学生并推送补救资源等。这将进一步强化 SPOC 模式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价值,为培养“懂数据、精专业”的复合型医药人才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运武, 陈琳, 李艺等.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发展趋势[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1): 1-
[2]李志民等. 人工智能驱动职业教育变革的机理与路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 41(2): 112-118.
[3]黄荣怀等. 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23, 44(5): 66-73.
[4]王陆, 李瑶. 基于 SPOC 的混合式学习设计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5): 85-91.
[5]陈晓明, 张丽华. 高职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 中国卫生统计, 2020, 37(3): 456-458.
[6]祝智庭等. 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重构[J]. 电化教育研究, 2021, 42(8): 13-19.
[7]吴南中等. 高职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析与干预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 2023, 44(5): 56-61.
作者简介:韩曦英,1979.09,女,副教授,籍贯:吉林省吉林市,研究方向为医药统计学,E-mail:447412984@qq.com,Tel:13500887293
通讯作者:孙健,1971.06,女,副教授,籍贯:吉林省舒兰市,研究方向为医药统计教育,E-mail:308733047@qq.com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2023XHY277)
长春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XJ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