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李丛茹
身份证号:130682198401163461
一、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点领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绿色施工理念强调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建筑施工现场作为建筑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绿色施工理念的落实。构建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体系,有助于规范施工行为,提升环境管理效能,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对于实现我国 “ 双碳” 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施工理念内涵
绿色施工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生命周期。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从施工策划、材料采购、施工组织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全面考虑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减少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具体而言,绿色施工涵盖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倡导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先进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实现建筑施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3.1 资源节约原则
在环境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将资源节约放在首位。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例如,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循环用水技术,降低施工用水量;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节约电能消耗。
3.2 环境保护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扬尘、噪声、废水、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施工活动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同时,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施工现场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3 生态平衡原则
充分考虑施工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维护生态平衡。例如,合理规划施工场地,保护原有植被和生物栖息地;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方、废弃物等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
3.4 持续改进原则
建立动态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收集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数据,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通过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和内部审核,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和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四、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体系构建要素
4.1 组织架构与职责
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同时,设置专职环境管理员,负责具体环境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日常巡查工作。各施工班组应指定兼职环境管理员,配合专职环境管理员开展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环境管理格局。
4.2 制度建设
制定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包括环境目标责任制、环境检查制度、环境教育培训制度、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等。通过制度约束,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确保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例如,环境检查制度应明确检查内容、检查频率和检查标准,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3 技术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和环保设备,提高环境管理的技术水平。在扬尘控制方面,可采用喷雾降尘设备、覆盖防尘网等技术;在噪声治理方面,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设置隔音屏障;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应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弃混凝土、砖块等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层铺设等。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施工现场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扬尘、噪声、水质等环境指标,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4 教育培训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使施工人员了解绿色施工理念和环境管理要求,掌握正确的施工操作方法和环境保护技能。通过培训,培养施工人员的环保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源头上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五、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策略
5.1 扬尘污染控制
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挡,高度不低于 2.5 米,减少扬尘扩散;对裸露的土方和建筑材料进行覆盖,定期对施工现场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防止车轮带泥上路;采用封闭运输方式运输建筑垃圾和土方,避免运输过程中扬尘洒落。
5.2 噪声污染治理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降低设备运行噪声;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隔音屏障,对噪声进行阻隔;对噪声敏感区域进行噪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降噪措施。
5.3 废水处理与利用
在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隔油池等废水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隔油等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绿化灌溉等;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4 废弃物管理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设置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如金属、木材、塑料等,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废弃物得到安全处置。同时,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装配式建筑等方式,降低建筑材料的损耗。
六、结论
基于绿色施工理念构建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持续改进等原则,完善组织架构与职责、制度建设、技术应用和教育培训等构建要素,并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能够显著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未来,建筑行业应进一步深化绿色施工理念,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推动建筑施工向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恺.基于绿色施工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4):27-29.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314009.
[2]李静,张瑞华.基于绿色施工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方案[J].四川建材,2022,48(12):133-134.
[3]李浩.建筑施工环境污染与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措施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