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齿不“智”?那些你忍着没拔的牙在身体里做了什么

作者

李虹姝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卫生院 750306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嘴巴后面突然鼓出一块,疼得要命,一照镜子发现,居然是牙齿“悄悄长”出来了,但它既不是新长出来的乳牙,也不是应该长出来的恒牙,而是成年以后才“慢腾腾”长出来的智齿。

很多人觉得智齿不疼就不理它,疼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能拖就拖,能不拔就不拔。可是问题来了——这些你忍着没拔的智齿,它们真的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吗?它们在身体里到底做了些什么?这篇文章,带你揭秘智齿背后的那些“小动作”。

一、智齿的定义及其晚萌出原因探讨

人一共有四颗智齿,分别长在口腔最里侧,上下左右各一颗。它们的“上岗时间”一般在17-25 岁,有人长牙早,有人长牙晚,有些人一辈子都没长过,还有的人连智齿的胚芽都没有。智齿之所以叫做智齿,并不是因为它有多聪明,而是因为长智齿的时候,正是人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自以为“成熟”的时候。而它们却常常与“智慧”无关,成为口腔健康的隐患。

二、躲在嘴里的“幕后破坏王”

很多人觉得智齿也就是长出来的时候疼一下,长好了也就没事了,其实智齿的问题从它“冒头”开始才刚刚开始。

1.横着长、歪斜生长导致邻牙受压疼痛

智齿的位置特别靠后,大多数人的下巴没有那么多空间给它,所以智齿经常长歪,有的横着长,有的斜着长,有的半埋半露,挤得旁边第二磨牙都没地方站,牙根变形,牙冠烂掉,你以为是智齿疼,其实是它害了邻居。还有人,智齿不疼,第二磨牙却被它“背刺”了,不得不拔。

2.口腔卫生盲区成为细菌滋生温床

你刷牙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最里面那一块是刷不到的。智齿要是长不出来,上面会有牙龈盖着,下面一半埋在骨头里,中间就是一个“细菌天堂”:残渣、食物、口水和细菌全都堆在那里,牙刷都刷不到,更别说冲牙器了。细菌在那里“安家落户”,让你口臭,严重了还会反复发炎,医学上称为“冠周

炎”,疼得连嘴都张不开。

3.导致反复感染,危害全身健康

你大概不会想到,一颗智齿能让人发烧、脸肿,还影响咀嚼和吞咽。有的病人因为智齿发炎一直拖着不管,结果脓液扩散到颌下、咽喉,严重时甚至堵住气道,造成呼吸困难。还有人,口腔里的感染跑到血液里,变成败血症,虽然这种事不多见,但确实会发生,谁也不能保证哪天“未拔”的智齿会突然爆发。

三、拔不拔?不是你说了算

有人说:“我这颗智齿长冒出来了,不疼,不拔也行吧?”——这个问题没法自己主观判断,得让口腔科医生看看,X 光片,比如全景片,能显示智齿的生长方向、位置是否正常,有没有靠近神经或压着旁边牙齿。有些智齿看上去很“和平”,其实正在“潜伏”,随时准备捣乱。有些长得很正,牙周也健康,能刷干净,医生可能会建议留下,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大多数成年人的智齿都是“不拔掉,迟早有麻烦”。

四、早期处理远胜于被动承受

医生为何建议年轻时拔除智齿:原因简析:第一,年轻时牙根发育未完成,拔除风险较低;第二,骨质较软,恢复较快;第三,感染和并发症较少;第四,不容易影响神经和邻牙。等到老了牙根长歪,贴着神经,一颗智齿拔下来可能要缝五六针,甚至住院。最重要的是,你被它“背刺”了一轮。

总之,智齿就是个“沉睡的火山”,表面看起来很安静,但其实内部暗藏风险。智齿不会因为你不去管它,就会“自己消失”,也不会“自己纠正”。

疼了不去看医生,那是拿自己的健康在赌,忍着不拔,也许会给未来埋下祸根,最聪明的做法,还是听医生的,尽早处理,毕竟,留着一颗不安分的“智齿”,你得付出超出想象的代价。

莫再轻信“能不拔就不拔”。口腔健康,非其定夺,亦非你定,应由专业医生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