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风湿免疫科慢性疼痛患者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作者

张晓颖

山西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030000

风湿免疫性疾病大多时候伴有慢性疼痛情况,这类疾病的病程比较长,还会反复地发作,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在临床上大多采用单一药物来进行镇痛,然而长期使用药物容易引发胃肠道损伤以及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等不良反应,并且有部分患者存在药物耐受或者疗效不好的问题。多模式疼痛管理是借助整合多种干预手段,从生理、心理等多个维度来缓解疼痛,已经成为慢性疼痛管理的一个新方向,本研究要构建适合风湿免疫科慢性疼痛患者的多模式管理方案,还要验证这个方案的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风湿免疫科在2023 年 6 月至 2024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疼痛患者当中选取了80 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40 例,观察组里男性有18 例,女性有22 例,年龄处于 25 岁至68 岁之间,疾病类型方面,类风湿关节炎有 23 例,强直性脊柱炎有12 例,其他类型有5 例,。对照组中男性是 16 例,女性为 24 例,年龄在 26 岁至 69 岁范围,疾病类型为类风湿关节炎21 例,强直性脊柱炎13 例,其他6 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展开比较,发现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疼痛管理方式:其一为药物镇痛,依据医嘱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或者阿片类镇痛药,并按照疼痛的具体程度来调整药物剂量;其二是基础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发放疼痛管理手册,指导患者记录疼痛日记。

1.2.2 观察组

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是在对照组药物镇痛的基础之上增添以下干预举措:

(1)物理干预:其一为温热疗法,运用红外线对疼痛部位进行照射,将温度控制在 40℃至 45C 之间,每次照射时长为20 分钟,每天进行 1 次;其二是低频脉冲电疗,把电极片贴在疼痛关节的周围,频率设定为50Hz,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准,每次治疗 15 分钟,每天 1 次。

(2)心理疏导:其一为认知行为干预,每周安排 1 次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协助患者纠正“疼痛无法缓解”等负面认知,采用“疼痛分级 - 应对策略”联想训练;其二是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开展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足部开始依次使各组肌肉绷紧、放松,每次时长为 10 分钟,每天 2 次,同时配合舒缓的音乐辅助放松。

(3)行为训练: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脊柱伸展训练,每次运动时长为15 分钟,每天2 次,

两组均进行为期8 周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于疼痛程度的量化评估,采用数字评定量表来测定,此量表采用的是 0 至 10 分的线性评分标准,其中 0 分代表着无痛的状态,10 分表示那种让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评分工作是由患者依据自身主观的疼痛感受自行去完成,评估时间节点设置为干预前基线期、干预中期以及干预后期这三个时段。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的数据借助 SPSS 26.0 统计软件包展开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的形式呈现出来,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组间差异分析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较大性水平设定为 P<0.05AAo

2 结果

基线数据说明两组患者的 NRS 评分不存在较大的统计学差异,经过 4 周以及 8 周的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实验组的改善幅度要优于对照组,具体的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RS 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风湿免疫科慢性疼痛的出现和炎症反应、神经敏感性提高以及心理因素有着紧密关联,单纯使用药物进行镇痛,只能缓解和炎症有关的疼痛,很难同时兼顾神经调节以及心理影响,本研究打造的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借助“药物 + 物理 + 心理 + 行为”共同干预,达成了疼痛的多维度管控。物理干预里的红外线照射以及低频脉冲电疗,可依靠改进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疼痛信号传导来减轻疼痛,关节松动术则可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减少因关节僵硬致使的疼痛加重,心理疏导借助矫正负性认知以及放松训练,降低了患者对疼痛的关注程度和敏感性,行为训练凭借规律运动提高了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轻了关节负荷,而疼痛自我管理技巧让患者掌握了应对疼痛发作的主导权,减少了对药物的过度依赖。针对风湿免疫科慢性疼痛患者构建的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也就是 NRS 评分,其效果比单一药物镇痛模式更好。

参考文献:

[1]孙玲,常丽. 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智慧健康, 2020, 6 (02): 183-184.

[2]张留静. 个性化护理在风湿免疫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价值 [J]. 中外医疗, 2016, 35 (07):127-129.

[3]王书丽. 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的策略探讨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1 (18): 215-216.

[4]秦青英,施星芬. 风湿免疫科患者的疼痛管理[C]// 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2015 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湖州三院;, 2015: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