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有效实施

作者

陶建珍

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025150

引言

高粱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涝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南方部分丘陵山区广泛种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高粱产品需求的增加,提高高粱产量和质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科学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1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1 高产栽培技术是保障产量的核心基础

高粱作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科学的种植管理包括合理密植、精准施肥、有效水分管理以及适期播种等关键环节。良好的栽培措施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逆性,为高产奠定基础。

1.2 病虫害防治是稳定生产的关键保障

高粱在生长过程中易受炭疽病、丝黑穗病、蚜虫、黏虫等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若防治不及时,可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科学的防治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生物防治和合理施用农药等。综合防治不仅能降低损失,还能减少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平衡。

1.3 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相辅相成,提升整体效益

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栽培管理能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依赖;而科学的病虫害防控又能避免因病害虫害导致的生长受阻。两者结合可大幅提高种植效益,确保高粱稳产优质,满足市场需求,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2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高粱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为了实现高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在种植前,要进行深耕细耙,一般深耕深度在20-25 厘米左右,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为高粱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清除田间的杂草、石块等杂物,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

2.2 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的高粱品种是高产的基础。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种植制度等因素,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的品种。例如,在干旱地区应选择耐旱性强的品种;在病虫害多发地区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同时,要注意选择纯度高、净度好、发芽率高的种子,确保播种质量。

2.3 播种管理

2.3.1 播种时间

高粱的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时即可播种。在北方地区,春播一般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在南方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春播或夏播。

2.3.2 播种方法

常见的播种方法有条播和穴播。条播是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内,然后覆土镇压;穴播是按照一定的株距挖穴,每穴放入3-4 粒种子,然后覆土镇压。播种深度要适宜,一般以3-5 厘米为宜。过深会导致种子出苗困难,过浅则容易使种子暴露在土壤表面,影响发芽和出苗。

2.3.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高粱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的品种可以适当密植;株型松散、叶片平展的品种应适当稀植。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以适当密植,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应适当稀植。

2.4 田间肥水调控

2.4.1 施肥管理

高粱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在施肥时,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基肥一般在整地时施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化肥可以为高粱生长提供快速的养分供应。追肥要根据高粱的生长阶段进行。在苗期,可追施少量氮肥,促进幼苗生长;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要追施适量的氮肥和磷钾肥,满足高粱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2.4.2 水分管理

高粱虽然耐旱,但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水分。在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在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是高粱需水的关键时期,此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满足高粱生长和发育的需要。但在降雨较多的地区,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3 高粱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病害防治

3.1.1 炭疽病

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爆发流行。防治体系应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综合防控策略。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需结合当地种植条件和病害流行情况选择适宜品种。田间管理措施包括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保持良好通风,科学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药剂防治应把握关键施药时期,在病害初发阶段及时用药,注意药剂轮换使用以避免抗药性产生。收获后应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3.1.2 丝黑穗病

丝黑穗病属于系统性病害,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是主要侵染源。防治工作需从源头控制,严格选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建立完善的种子处理规范,确保药剂拌种均匀有效。田间管理应注重适时早播避开病害高发期,保持合理种植密度。发现病株应尽早拔除并集中销毁,避免病菌扩散。收获后实施深耕翻土,促进病残体分解。建立病害监测预警机制,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虫害防治

3.2.1 蚜虫

蚜虫防治应采取生态调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策略。生态措施包括保护利用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昆虫,种植诱集植物进行生物调控。化学防治需根据虫情监测结果科学用药,重点抓住蚜虫点片发生期进行挑治。施药时应注意喷雾均匀,特别要保证叶片背面药液覆盖。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延缓抗药性发展。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避免与蚜虫嗜好作物邻作。

3.2.2 黏虫

黏虫防控需建立"早发现、早控制"的应急机制。做好虫情监测预报工作,掌握成虫迁入和产卵动态。物理防治可采用灯光诱杀或性诱剂诱捕成虫。生物防治可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或使用生物农药。化学防治应抓住幼虫低龄期施药,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统一防治时间和方法。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虫能力。建立应急预案,储备足量防治物资应对突发虫情。

结束语

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和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的有效实施是实现高粱高产稳产的关键。通过选地整地、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播种、科学进行田间肥水调控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可以为高粱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针对高粱常见的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病虫害对高粱生长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江小霞.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产量分析[J].种子科技,2025,43(11):69-71.

[2]王毅,张光喜,刘海军.糯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J].园艺与种苗,2024,44(10):88-89.

[3]刘小卫.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J].河北农机,2024,(12):118-120.

[4]郭冬梅.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4,(04):32.

[5]雷茂.高粱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河北农机,2023,(1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