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绿色节能管理模式分析
王芳
山东亿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370481199001031242
1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日益加剧,绿色节能施工已成为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探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绿色节能管理模式,通过深入分析其技术内涵、实施策略及实践效果,为我国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文章从绿色节能施工的定义出发,结合电力工程的特殊性,提出了包括人员管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在内的多维度管理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各项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最后,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绿色节能施工的定义与内涵
2.1 定义
绿色节能施工是指在电力工程建设与施工过程中,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综合协调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施工方式。
2.2 内涵
绿色节能施工的内涵丰富,涵盖了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材料浪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减少扬尘、噪音等污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工程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电力工程施工绿色节能管理模式的构建
3.1 人员管理
3.1.1 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人力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是践行绿色施工理念的关键环节。首先,需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依据项目进度精准规划人员进场时间表,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其次,积极推广机械化作业,以机器替代部分人力劳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显著减少了人力投入,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借助数字化管理工具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施工流程,实现资源的精准调度与高效利用。此外,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定期组织职业健康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实施定期体检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职业健康问题。同时,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等,确保其在作业过程中的身体安全与健康。这一系列措施共同构成了电力工程施工中人力资源节约与保护的有效策略。
3.1.2 专业化施工队伍
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是绿色节能施工顺利推进的基石。这些队伍成员需拥有深厚的施工经验及精湛的专业技能,确保能够精准把握绿色施工技术的精髓,并灵活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为了不断提升队伍的绿色施工能力,持续的培训与考核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组织环保知识讲座、绿色施工技术研讨会等活动,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使其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同时,实施严格的技能考核,确保每位成员都能熟练掌握绿色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这样的施工队伍不仅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推动整个电力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2 资源管理
3.2.1 材料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中,材料管理是实现绿色节能施工的重要一环。坚定遵循节材原则,首要之选是环保且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负担。通过精心策划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力求在源头上减少材料的损耗与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建立健全的材料管理制度是保障材料有效管理的基础,涵盖了从采购、储存到使用和回收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优化库存管理,确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妥善保管与高效利用。同时,注重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为电力工程的绿色施工贡献力量。
3.2.2 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在绿色节能施工中占据核心地位。电力工程施工中,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的施工设备和照明系统,这些设备以低能耗、高效率著称,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同时,建立健全的能源监测体系,对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跟踪与评估,确保任何能源浪费现象都能被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为进一步推动绿色施工,还积极引入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装置。
3.3 环境保护
3.3.1 扬尘控制
电力工程施工中,扬尘污染是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为有效控制这一污染源,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首先,洒水降尘与覆盖防尘网成为日常作业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洒水保持地面湿润,有效抑制尘土飞扬;同时,使用防尘网覆盖裸露的土壤和建筑材料,减少风蚀作用下的扬尘产生。其次,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运输路线,减少重型车辆在施工区域的频繁行驶,以降低车轮带起的尘土量。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扬尘污染,还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最后,加强施工现场的清洁和保洁工作至关重要。建立了完善的清洁制度,确保施工区域始终保持整洁有序,及时清理散落的建筑材料和废弃物,防止其成为新的扬尘源。
3.3.2 噪音控制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噪音污染控制同样至关重要。为减轻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科学规划施工时间与区域,尽量避免在居民区或噪音敏感区域进行高噪音作业,尤其是在夜间和午休时段,以减少对居民休息的干扰。其次,积极引入低噪音的施工设备和工艺,这些设备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就注重降噪处理,能够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将噪音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减少不必要的噪音产生环节。最后,加强施工现场的噪音监测与管理是确保措施有效执行的关键。设置噪音监测点,定期对施工区域的噪音水平进行检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解决噪音污染问题。
3.4 技术创新
3.4.1 新材料、新技术应用
电力工程施工领域正积极拥抱新材料与新技术的革新浪潮。高性能混凝土以其卓越的强度和耐久性,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同时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消耗。预制构件的广泛应用,不仅简化了现场施工程序,还通过工厂化生产降低了能耗与排放,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引入,更是为电力工程施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实现了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因设计变更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4.2 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正引领绿色节能施工迈向新高度。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施工现场的智能化转型,从感知、识别到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更加精准高效。BIM 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施工模拟与优化,提前洞察并化解潜在难题,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同时,远程能耗管理系统的部署,如同为施工现场装上了“ 智慧大脑” ,能够实时监测能耗状况,精准调控资源分配,助力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约。这一系列智能化手段,不仅提升了施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还显著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能耗与排放,为电力工程的绿色施工注入了强劲动力。
4 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的绿色节能管理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持续优化,有理由相信,电力工程施工将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管叙焕.探究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 年第 2 期 114-116,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