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 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侯光新
宁蒗彝族自治县小凉山学 674300
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亟需进行科学化改革。初中数学学科因其逻辑性强、难度梯度明显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表现尤为突出,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作业设计作为一种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为破解当前数学作业"量多效低"的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旨在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为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提供适切的学习挑战;掌握学习理论则认为给予足够时间和适当条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为分层作业设计提供了政策支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个体差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理论和政策共同构成了分层作业设计的依据,指导教师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同时,通过科学分层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三维设计框架
基于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本研究构建了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三维设计框架。目标分层维度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作业目标划分为基础巩固层、能力提升层和创新拓展层,分别对应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不同认知要求。内容分层维度从题目难度、数量、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基础层侧重概念理解和简单应用,提升层强调变式练习和综合运用,拓展层注重开放探究和实际应用。评价分层维度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基础层注重准确性和规范性,对提升层关注思维过程和解题策略,对拓展层侧重创新性和批判性。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确保分层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深入分析学生学情,确保各层次作业之间的衔接性和递进性。
三、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原则与策略
为了有效地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必须遵循三个核心原则。首先,差异化原则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作业的层次,而不是简单地依据学生的成绩来划分,这样可以确保作业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其次,弹性化原则提倡在学生完成当前层次的作业后,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这样的设计可以保持作业的适度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动态化原则强调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分层安排,以确保作业设计始终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升保持同步。
在具体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时,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诊断性前测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课前的诊断性测试来精准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分层作业提供科学依据。自主选择策略则赋予学生一定的作业选择权,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加自主和有责任感。隐形分层策略通过设计“ 基础题+选做题” 的作业形式,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减少了因分层而产生的标签效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协作完成策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合作,设计一些需要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性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为了支持分层作业的实施,还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支持系统,例如错题资源库和在线答疑平台等,这些资源和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确保分层作业的顺利进行。通过这些原则和策略的灵活运用,分层作业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够保持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表现
根据实践研究的深入,科学的分层作业设计在众多方面显示出了其显著的有效性。首先,在学习效果方面,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接受适切的基础性作业,有效地巩固了他们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应用能力;而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通过参与拓展性的作业,他们得以发展了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确保了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发展。其次,在学习体验方面,分层作业的设计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基础层次的学生避免了因作业难度过大而产生的挫败感,而处于高层的学生则摆脱了重复练习所带来的枯燥无味,这使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再者,在教学效果方面,教师通过实施分层作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也随之改善。除此之外,分层作业还有效地控制了作业的时间分配,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些有效性表现充分证明了,分层作业设计是落实“ 双减” 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
五、实施中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在分层作业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分层标准难以科学确定,容易陷入简单按成绩划分的误区;作业设计工作量大,教师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家长对分层作业存在误解,担心孩子被"贴标签";学校评价机制不配套,难以激励教师创新作业设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开发科学的学情诊断工具,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和学习风格;建设校本分层作业资源库,通过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家长理解分层作业的教育价值;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重点和教师考核。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和专业指导,为分层作业的广泛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只有多措并举、系统推进,才能充分发挥分层作业的设计效益。
结语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创新。通过科学分层、精准施策,能够有效破解传统作业的弊端,实现减负与提质的统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差异教学理念,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学校应当完善管理制度,创设支持环境;教育研究者需加强理论指导,促进实践优化。只有多方协同、共同努力,才能使分层作业设计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出积极贡献。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分层作业设计理念还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向更加个性化、优质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俞世杰. “ 双减” 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19):46-49.
[2]钟胜华. “ 双减” 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究[J].学周刊,2025,(20):50-5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20.017.
[3]魏建发. “ 双减” 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