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赵赫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1]。结构化教学是由繁到简的过程,教师站在高处,将繁杂的知识碎片统整为清晰的结构体系。因此,研究结构化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基本概念

在大单元、大概念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根据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从而提高了知识点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实现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教师立足于整体关联视角,融合教、学、评的过程的高阶思考。

(一)学科结构化

学科结构化由知识结构化构成,而知识结构化是把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并制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是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结构化表征的过程,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也体现知识本身的结构和关联,呈现学科的方法、观念、思想,达到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目的[2]。

(二)认知结构化

结构化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在构建学习结构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丰富经验,当学生获取的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发生矛盾时,就需要深入分析新旧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重新构建更适应的认知结构,以促进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作用

(一)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本质是抽象的。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各不相同。加之,学生也会在枯燥的训练中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了应对这种困境,教师可以采用结构化教学方式,开展系统性和主题性的学习活动,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教学理解“周长”含义时,可先让学生理解“周”的含义。学生在体育课上都会经历跑圈的活动,那就可以利用“跑了操场的一圈而且是外圈”以及“必须从操场的起点按照一个方向又跑回到起点的过程”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感悟“操场的一圈”就是“操场的一周”。

(二)促进教师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观转变

“局部”到“整体”教学观的转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案。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地讲解某个公式或定理,而是把相关的概念、公式、解题方法等整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与相互依存关系。

教师需要深入剖析学科知识的结构框架,改变以往的分册教学、分年级教学的形式,转化为针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构化系统知识教学。这种系统化知识教学要兼顾横纵两个维度:从横向来看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教师要采用结构化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组织起来,形成覆盖面广大的知识网络;从纵向来看,结构化教学要求教师在面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数学概念时,将一个概念或知识点的不同表征形式数形结合、图文对应,灵活进行表征间的联系与转变,加深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3]。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交流、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亲自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进而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此外,结构化教学强调知识间的关系,教师可利用“知识清单”“思维导图”等关系图让学生清晰单元内、单元之间、主题内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出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策略(一)分析学理,建立整体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在结构化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宏观调控意识,真正从大局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知识体系的构建中[4]。分析学理,教师顶层设计、整体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结构、认知维度和思想方法结构,从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出发,并将各个年段中有关教学的内容,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反复阅读,理解知识所对应的核心素养深刻内涵。

(二)调查学情,掌握学生基础全貌

学情是结构化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学生不仅要知道学生的已有知识有哪些,还要研究学生还需要学习什么知识以及能学什么知识,这要求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认知结构、思维水平、认知冲突等内容,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基于“学为中心”的学习逻辑去思考如何把教学主题统整,把内容结构化。

(三)开发学材,关照思维全面发展

皮亚杰提出,儿童思维思维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要素[5]。结构化教学中开发学材,基于分析学理、调查学情,创造重组学习内容。立足教材,从学习内容、学生多个角度思考,开发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认知结构发展的学习资料。小学生思维主要经历直觉行动思维——具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三个阶段的发展。所以,开发学材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思维特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尤为注意的是,在设计低学段学生的学习材料时,要以直观、更加形象化且贴近生活的情境的内容来呈现,循序渐进地将生活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设计学程,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动

教学过程是结构化教学的主体部分,以学生“学”为中心,从重教轻学转向学教相融,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活动。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小组合作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如发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就要重新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加强针对性的讲解与练习。同时,在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应增加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形成教学与评价之间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四、结语

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结构,通过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整合,教师从梳理教材内容到创新教学方法,再到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准确把握结构化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转变为“整体”教学观,将零散的、碎片化的数学知识入手,打破单元、学段、甚至是学科,将主题下的知识内容形成一张网,进而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85-86.

[2]孟范举,刘晓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0):1-7.

[3]孙谦,吴玉国.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观转变——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24,(03):63-68.

[4]薛玲芳.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4,(07):76-80.

[5]林崇德.试论思维的心理结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01):18-26.

作者简介:

赵赫(2001.8—),女,汉族,籍贯:黑龙江伊春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4 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小学教育,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