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
朱守萍
安徽省肥西县花岗镇花岗学区中心学校 23124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的推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旨在打造更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那么,怎样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自学习惯
一、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行为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于形式热闹而缺乏实效性。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二、课前充分准备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要“以人为本”,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
2、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不单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技能的培养,即促进数学文化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数学知识来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了解数学的精神与思想方法,真正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数学味”“高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明确目标,不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手段的运用,或是目标的设定,都应该以具有“数学味”“高效”的课堂为基础。
三、课堂中优化
1、选择有效的情境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导入,是一堂妙趣横生好课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更加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例如,我在教一年级“左右”的时候,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采用了游戏的方法,将学生两个人分为一组,然后让他们伸出右手握握手,左手握握手,用右手摸右眼,用右手摸左眼,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眼。在每个孩子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引入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他们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而且把数学知识“左右”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把它学会,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再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导入:烈日炎炎,孙悟空师徒几人汗流浃背坐在大树下乘凉,口渴难忍,猪八戒抱来一个大西瓜,师兄几个解渴……,滑稽的人物表演、幽默的人物对话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很自然地就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大大的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课堂上让他们“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马芯兰教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两份、四份、八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八份之一。八分之二、八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探究。合作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探究就是以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动手能力强的拼,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锻炼并发挥自身的长处。在小组探究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然后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教师讲得再投入,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重要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例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课件,通过课件演示操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调理化打下基础。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的递进学习活动,学生从知识静态的角过度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直观体会、理解,认识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高效课堂。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主要包括: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主要是在看的同时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平时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口动手动脑、用心学习”。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提出问题时要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去做作业。这样,在以后的考试中,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教师要将学习数学的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努力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