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哦古韵,情系华章
王兴葵
阿克苏市第九中学 843000
摘要:古诗词吟诵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文化情怀的重要途径。通过吟诵,学生能感知诗词韵律,体会平仄、押韵、节奏交织的音乐美感,塑造敏锐语感。在意境领悟方面,学生得以跨越时空与古人共情,理解诗词蕴含的深沉情感与思想。同时,这一教学形式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延续民族精神脉络。借助动画演示、游戏互动、创意改编等创新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提升其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创新教学;文化传承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重要性
(一)感受韵律之美
古诗词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平仄交替、对仗工整、押韵和谐。当学生吟诵时,他们能直接感受到这种韵律的节奏感。每一个音节的长短、高低、轻重都像是音乐中的音符。通过吟诵,学生可以敏锐地捕捉到诗句中的平仄变化,如同感受音乐中的旋律起伏。这种韵律感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认知,提升他们的语感。在反复吟诵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这种韵律感融入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二)领悟意境之美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情感丰富发展的阶段,古诗词吟诵教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在吟诵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诗词文字的反复诵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在脑海中构建出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和画面。这种由文字到意象再到意境的构建过程,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也是他们深入理解诗词内涵的过程。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丰富内心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吟诵教学,能够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小学生正处于文化启蒙的阶段,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文化。在这个时候,将古诗词吟诵引入课堂,能够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吟诵这种古老的诵读方式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蕴含着古人的读书态度和文化精神。当学生学会吟诵古诗词时,他们也就接过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将这些经典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使传统文化得以在新的时代中延续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结合动画演示,理解诗词意境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动画演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古诗词中抽象的意境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视觉形象,为学生理解诗词搭建起一座直观的桥梁。动画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色彩、精心设计的构图、生动鲜活的角色形象以及贴合诗词情感的音乐音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使他们更容易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之中。例如,在教授《山居秋暝》时,我采用了动画演示的教学方法。在正式讲解诗词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初步的朗读,对诗词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我播放了一段专门制作的动画。动画中,展现出一幅雨后山林的清新画面: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之中,显得格外宁静;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松树林里,松针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竹林中,一群洗衣归来的少女,欢声笑语,打破了山林的寂静;莲叶摇曳,一艘小船缓缓从荷塘中驶出。伴随着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缓缓浮现。学生们被动画深深吸引,完全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观看动画后,我引导学生再次吟诵诗词,此时学生们的情感更加饱满,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表达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运用游戏互动,巩固吟诵技巧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能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游戏互动融入古诗词吟诵教学,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提升吟诵技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反复吟诵古诗词,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游戏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展示平台,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和竞争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吟诵技巧。此外,游戏互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教授《示儿》时,我设计了“诗词吟诵大比拼”游戏。游戏规则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依次吟诵《示儿》,要求准确把握吟诵技巧,节奏符合“二二三”规律,语调体现出诗人临终前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和悲痛之情。吟诵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从吟诵的准确性、流畅性、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打分。若某组学生吟诵出错,其他小组可抢答纠正,纠正正确的小组获额外加分。游戏开始后,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每个小组都认真准备,力求在吟诵中表现出色。吟诵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改进吟诵技巧。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熟练掌握了《示儿》的吟诵方法,更深刻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鼓励创意改编,培养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改编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古诗词进行改编,如改变诗词的节奏、韵律,或者对诗词中的部分字词进行替换。这种改编不是随意的破坏,而是在深入理解诗词内涵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作。通过创意改编,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结构、韵律和意境,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意改编后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进行吟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吟诵乐趣,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改编。首先,我们一起讨论这首诗的意境和结构。然后,我鼓励学生尝试改变诗的节奏。有学生提出可以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改为“潋滟水光晴正好,空蒙山色雨奇兮”,在韵律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改编进行吟诵。在吟诵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虽然是自己改编后的诗句,但依然能够体现出原诗的意境,而且吟诵起来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这种创意改编的过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原诗的内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意义深远,它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之美,更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结合动画演示、游戏互动、创意改编等创新实践策略,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不断探索创新,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收获成长。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古诗词吟诵教学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青.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古诗词审美教育[J].文理导航(下旬),2024,(12):19-21.
[2]潘昂昂.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教师报,2024-11-20(010).
[3]王艳.关注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4,(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