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解题思维建模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彭克珍

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 530001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解题思维,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隔阂,更能全面发展其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本文从剖析实验目的、构建实验流程、反思实验过程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的解题思维建模策略,结合高中化学阶段的实例加以阐述,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助力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解题思维;建模策略

一、培养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解题思维的意义

(一)深化知识理解与运用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繁杂且抽象,众多概念、原理与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解题思维的培养,能引导学生从实验探究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知识。当学生面对探究性实验题目时,需要深入理解实验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不再是机械地记忆,而是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生能更真切地把握反应的本质,从而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二)促进思维能力全面发展

在剖析实验目的与原理环节,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分析,明确实验的因果关系,理解每个实验步骤的设计意图。在构建实验流程时,学生要根据实验目标,突破常规思路,设计出合理且独特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试剂,规划实验步骤。而在数据处理和反思实验过程阶段,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学生要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找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长期参与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缜密,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批判性思维更加敏锐,为其未来的学习、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二、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解题思维建模与实践策略

(一)剖析实验目的,深挖原理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强调让学生准确理解实验目的的重要性。实验目的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整个解题的方向。学生需要从题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明确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要求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掌握,能够将题目中的表述与所学的化学原理相联系。同时,深挖原理本质是建立在对实验目的清晰把握之上的。化学原理是化学实验的灵魂,只有深入理解化学原理,才能准确地预测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以探究“温度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为例。首先,我们明确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这个因素如何影响醋酸的电离平衡。我们知道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₃COOH⇌CH₃COO⁻+H⁺。从这个实验目的出发,我们就要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体现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取相同浓度的醋酸溶液若干份,分别置于不同温度(如25°C、35°C、45°C)的水浴中,然后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这里深挖原理本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若温度升高,对于吸热反应方向会促进,醋酸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pH值应该减小。通过这个实验设计和对原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就能很好地解答关于这个实验目的的探究性实验题。

(二)构建实验流程,准确分析数据

构建实验流程是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解题中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师,我引导学生在构建实验流程时,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科学性要求实验流程符合化学原理,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化学依据。合理性体现在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要合理,避免出现逻辑错误。可行性则是要考虑实验条件是否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在构建好实验流程后,准确分析数据是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保障。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如计算平均值、绘制图表等。同时,要能够根据化学原理对数据进行解读,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据与实验目的之间的关系。以“探究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速率”为例。我们构建的实验流程如下:首先准备不同浓度(如1mol/L、2mol/L、3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催化剂,将反应装置连接好,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氧气,并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在这个实验流程中,科学性体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2H₂O+O₂↑,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合理性在于先准备溶液,再加入催化剂,最后收集气体的顺序符合实验逻辑。可行性是这些实验材料和操作在实验室环境下是可以实现的。在分析数据方面,我们根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和反应时间计算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氧气的体积变化量/反应时间)。通过对比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增大。这是因为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三)反思实验过程,拓展创新思维

反思实验过程是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解题思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在完成实验流程的构建和数据的分析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步骤、是否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等。这种反思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同时,拓展创新思维也是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打破常规思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新的实验思路或改进方案。以“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例。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将铁、铜、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然后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根据反应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在反思这个实验过程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比较繁琐。于是我们可以拓展创新思维,设计一个新的实验:将铁、铜、银连接成一个原电池装置,用导线连接,中间插入盐桥,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以及电极的变化情况。根据原电池原理,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如果铁作负极,铜作正极,说明铁比铜活泼;如果铜作负极,银作正极,说明铜比银活泼,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这种创新的实验设计不仅简化了实验步骤,而且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和提升解题思维能力。结语

通过深化知识理解与运用、促进思维能力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践策略上,剖析实验目的、构建实验流程以及反思实验过程这三个维度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解题思维模式。然而,教学实践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实验,逐步提升其解题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韦永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4,(08):34-36.

[2]赵宇洁.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实验[J].江西教育,2023,(35):28-30.

[3]张百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实践[J].高考,2023,(1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