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廖群金
广宁县第四小学(教育集团)聚和校区 526300
摘要: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通过精准选书、规划阅读进程、组织多元活动以及实施多元评价等策略,我们旨在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互动且富有成效的阅读环境,提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审美情趣。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有限,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本文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人教版教材,深入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精准选书,契合兴趣与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选择合适的书籍至关重要。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这一阶段的孩子多对充满童趣、情节生动的故事感兴趣,如童话故事、绘本故事等。其次,书籍的难度应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匹配。二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应选择文字简洁、语句简短、配有大量插图的书籍,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能借助插图降低阅读难度,增强阅读信心。此外,所选书籍的主题应具有教育意义,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感的培养。
以阅读书目《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这本书是经典的绘本故事,从兴趣角度看,它以小兔子和大兔子之间充满爱的对话为情节,充满童趣,极易吸引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从难度上,文字简洁易懂,书中大量温馨的插图,能辅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如书中描绘小兔子和大兔子比划爱的画面,插图将它们的动作、表情生动展现,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就能更好地理解文字中所表达的爱,且文字量适中,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其主题围绕亲子之爱,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爱、学会表达爱,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规划进程,循序渐进引导
阅读进程的规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阅读初期,可安排 “导读课”,通过介绍书籍的封面、作者、故事背景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书籍内容进行预测,带着好奇进入阅读。阅读过程中,根据书籍篇幅和学生的阅读速度,划分阅读章节,设定阶段性阅读目标,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帮助学生梳理情节、理解人物形象。阅读后期,开展 “总结课”,引导学生回顾整本书内容,总结收获,如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新认识的生字词等,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绘制思维导图、编写故事续集等,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以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例。在导读课上,教师展示书的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上没头脑和不高兴两个卡通形象的表情、动作,让学生猜测他们可能发生的故事。接着介绍作者任溶溶,引发学生对作者其他作品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将整本书分为若干章节,每周安排固定时间阅读两个章节。每读完一个章节,利用课堂 5 - 10 分钟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如没头脑盖大楼忘记设计电梯,学生们会对这个有趣的情节热烈讨论,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没头脑这个人物的特点。阅读结束后的总结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没头脑和不高兴因为自身缺点遇到的种种麻烦,总结出做事要认真、不能任性的道理。同时,让学生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梳理故事主要情节,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多元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单一的阅读方式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开展多元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角色扮演活动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书中人物情感和性格,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表演。阅读分享会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独特见解、有趣发现,互相启发,拓宽阅读视野。创意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改写结局、续写故事等,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书籍的深度理解。
在阅读《神笔马良》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分别扮演马良、贪心的财主等角色,在表演过程中,通过模仿马良坚定为穷人画画的语气、财主贪婪的神态动作,深刻体会到马良的善良和正义以及财主的丑恶。之后开展阅读分享会,有的学生分享自己对马良神笔的想象,希望拥有神笔为贫困地区的孩子画学习用品;有的学生则分析故事中情节设置的巧妙之处。在创意写作环节,让学生想象如果马良来到现代社会,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们发挥想象,写出了马良用画笔帮助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的精彩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创作热情。此外,还可组织故事接龙活动,让学生们围绕一个主题或情节,轮流添加故事内容,既考验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增进团队合作。定期举办读书手抄报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中的精彩片段、心得体会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这些多元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多元评价,激励持续阅读
多元评价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励学生持续阅读。教师评价要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态度是否认真、阅读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如读书报告、创意作品等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学生自评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对照阅读目标,反思自己在阅读中的进步与不足。同伴互评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评价方式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如用星级评价阅读态度,用文字描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在阅读《小猪唏哩呼噜》后,教师评价时,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阅读记录卡的学生给予三星评价,并在记录卡上写下评语:“你在阅读过程中非常认真,能从书中找到有趣的情节与大家分享,对小猪唏哩呼噜的性格特点分析得很准确,继续保持!” 学生自评时,学生 A 写道:“我这次阅读很开心,能按时读完这本书,但在分析小猪为什么这么勇敢时,我还不是很清楚,下次要更仔细思考。” 同伴互评环节,学生 B 评价学生 C 的读书手抄报:“你的手抄报画得很可爱,介绍的小猪趣事也很有趣,要是能再多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通过这样多元的评价,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需要教师精准选书,契合学生兴趣与能力;科学规划进程,循序渐进引导;开展多元活动,激发阅读热情;实施多元评价,激励持续阅读。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丽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4,(32):31-33.
[2]黄芳芳.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与指导[J].华夏教师,2024,(29):96-98.
[3]林娟.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4,(0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