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高抓落实能力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申良

中共吐鲁番市委员会党校 新疆 吐鲁番 838000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抓落实,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饱含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重要理念、思想方法和评价标准,彰显着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质和历史担当。深刻认识“抓落实”的重要性,对于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一、理论溯源:抓落实能力的本质与价值

(一)哲学根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抓落实的本质正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2]。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的关键环节在于落实[3]。

(二)历史经验:百年奋斗的实践逻辑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抓落实的论述构成完整的思想链条:毛泽东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提出“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江泽民要求“落实、落实、再落实”,胡锦涛倡导“真抓实干”。这些论述共同体现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

(三)现实需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新挑战 [4]。抓落实能力已成为衡量干部政治素养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十四五”规划实施与2035 远景目标实现。

二、现实困境:抓落实不力的多维

(一)行为失范的四重表征

(二)深层症结的生成机制

1. 思想观念层面:精神缺钙与政绩观异化

(1)形式主义痼疾

一是数字落实顽症。典型案例反映出“台账政绩观”将痕迹管理异化为痕迹主义。二是会议落实怪圈。现实映射出“以会议贯彻会议”的落实异化,将“重视程度”简单等同于“落实力度”,陷入“公文旅行”现代变种。三是选择性落实乱象。现实出现“抓大放小”的选择性落实,将群众获得感让位于视觉政绩。

(2)责任意识淡薄

一是击鼓传花式传导。典型案例暴露出“任期思维”主导下的责任传导失灵。二是稻草人监管困局。现实中“猫鼠游戏”暴露考核评价重“痕”不重“绩”的机制缺陷。三是惰性思维循环。现实反映出规避深层矛盾的思维惰性。

是政策工具失灵。典型案例暴露数字化转型中的能力鸿沟。二是过程管控失序。现实中“开幕即巅峰”的落实模式,暴露全周期管理机制断裂。同类问题见于重大工程事故“黑匣子”效应。

3. 制度机制层面:机制梗阻与激励扭曲

(1)协同机制梗阻

一是协同机制虚化。跨部门联席会议常沦为“签到会”,矛盾还体现在数据壁垒、条块分割困局,这种机制性梗阻在跨部门事项中尤为突出。二是应急响应迟滞。典型案例折射“放管服”改革中的梗阻。三是数字转型空转。现实反映技术应用与制度变革脱节。

(2)监督考核异化

一是痕迹主义导向。典型案例反映 KPI 指标设置过度强调“可视成果”,催生“路边政绩”“窗口盆景”。二是问责效能衰减。“旋转门”式问责显示制度震慑力弱化。三是激励结构失衡。“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逆向激励仍存 [5]。

(3)执行保障缺陷

是责任传导变味。典型案例暴露“属地管理”异化为“责任甩锅”的制度漏洞。二是法治保障薄弱。“运动式执法”问题突出,暴露常态监管机制缺失。

三、实践进路:抓落实能力的四维建

(一)培养深厚的落实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提升抓落实能力首要的是培养想抓落实、善抓落实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时时刻刻想着落实,里里外外关注落实,完完全全保证落实。在推进工作落实过程中,需要强化四个落实意识:是要树立全局观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各级党员干部应当培养高度自觉的全局观,善于从全局角度分析问题,将本职工作置于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切实做到准确把握全局、主动服务全局、坚定捍卫全局。二是要培养开拓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体现在政策的创造性实施上。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施策的本领,在政策框架内勇于探索、积极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破解发展难题。三是要强化为民宗旨。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将群众诉求作为工作出发点,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要深入体察民情民意,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6]。四是要秉持卓越理念。工作中必须严守原则底线,确保执行标准不降低、工作程序不缺失、纪律要求不松懈。要追求工作品质,打造特色亮点,在实施环节优化方案,在执行过程精雕细琢,确保工作成效达到最优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

(二)建立科学的落实流程

要从根本上解决落实的问题,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落实流程。有效提升政策执行效能,关键在于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落实流程。党员干部增强工作落实能力,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落实流程,实现战略规划、运营实施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协调统一。

1. 完善战略规划机制,明确发展方向。战略规划的核心在于为组织确定科学的发展路径,保证各项决策和行动符合长远发展目标,聚焦关键任务。建立科学的落实机制,必须始终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具体而言,需要把握以下三个重点:

是制定政策要立足 学分析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刻把掘 的基本原则。二是妥善处类矛盾关系,同时要抓住关键环 又要把握关键环节。开展工作时要坚持 复杂问题的能力。必须妥善处理好 新 最优决策。 一方面要深入调研,准确把握 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力和决断 于化危为机,赢得战略优势。

2. 构建执行机制,保障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运营流程的本质在于通过标准化程序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建立高效的执行机制需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制定实施方案、优化工作序列和实施动态调整。汶川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的成功案例中校长叶志平通过建立科学的执行机制,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典范。具体而言,科学的执行机制包含以下要素:

是制定系统化的工作预案。 桑枣中学在汶 川地震 L型 安全撤离,关键在于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案。该校始终将师生安全 及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演练。正是这种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导 有序应对。 是优化应急处置序列。为确保疏散过程高效有序 路径和先后顺序。通过模拟演练不断验证和改进,最终形成 级都有指定的集合区域,师生均能准确掌握自己的撤离路线和站位 善机 的 流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持续优化。

在初期演练中发现,原方案要求高层学生加快撤离速度,但实际证明中低楼层学生更需要优先疏散。地震发生时,教师严格按照修订后的流程指挥,确保了全体人员安全转移。这一案例充分证明,动态调整机制是保证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

3. 建立人员流程,确保正确地用人做事。新时代抓落实,亟需构建科学的人员流程体系,重点把握四大基准线:

基准线一:选才破除“三缘壁垒”。一是建立“三维扫描”评价体系:政治素养× 专业能力 × 落实效能。二是推行“赛场选马”竞争机制:重大项目设“首席落实官”岗位竞聘。三是构筑“旋转门”交流通道:每年选派20% 干部跨领域轮岗锻炼。

基准线二:励才构建“三维坐标”

基准线三:育才激活“长坡厚雪”。某省组织部门研究发现:持续高绩效干部普遍具备“三历融合”特质(学历 + 经历 + 磨砺)。因此建立“人才潜力指数模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敏锐度:数字工具掌握速度比同龄人快40%。二是抗压复原力:在挫折情境下仍能保持80% 以上效能。三是战略预判力:对趋势变化的敏感度超出平均值2 个标准差。

基准线四:用才遵循“生态位法则”。东部某市在营商环境改革中,将干部分为以下“四型人才池”:一是开拓型:派驻招商前沿攻坚“硬骨头”。二是工匠型:深耕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智库型:专研政策创新“制度供给”。四是枢纽型:协调跨部门“梗阻疏通”。

(三)打造合理的落实组织

理论与实践表明,构建科学的执行组织体系对提升工作落实效能具有关键作用,需要增强政策执行能力 [8]。必须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成员潜能,实现执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1. 发挥组织领导力的核心作用。卓越的领导者是组织有效运转的关键要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领导者的政治素养、决策水平、协调能力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团队效能。优秀的领导应当具备以下特质: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职业操守、科学的研判能力、出色的统筹协调技巧以及独特的感召力。这些素质使其能够以身作则,有效凝聚团队力量,推动目标实现。

2. 明确责任体系的构建原则。高效执行团队需要建立清晰的责任划分机制。具体而言,应当做到:职责边界明确、任务分工合理、保障措施到位。通过建立科学的工作责任制,既能引导团队成员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又能有效避免推诿扯皮、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为工作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9]。

3. 健全长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激励体系是保持组织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并重。二是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公开表彰。三是建立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四是确保工作环境改善与业绩提升同步。通过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既满足成员的精神追求,又保障其物质需求,从而持续激发工作热情,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四)构建规范的落实制度

制度规定了组织的架构、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的流程,制度作为组织运行的基础性保障,其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成效。科学规范的制度设计能够明确组织架构、厘清权责关系、优化工作流程,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根本遵循。

1. 制度设计的科学化要求。提升制度建设质量需要把握以下要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及时调整完善。二是深入研究执行规律,以创新思维推进制度变革。三是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制度,需充分论证并广泛征求意见。四是注重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落地见效。

2. 制度执行的规范化要求。确保制度有效实施需要做到:一是强化制度权威,坚持平等适用原则。二是培育制度文化,增强遵规守纪自觉性。三是杜绝“暗箱操作”,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四是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五是营造良好氛围,为制度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 制度完善的动态化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应重点抓好:一是建立科学考评体系[10]。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设置多维度考核指标,实施全过程动态评估,强化结果运用导向。二是健全问责追责机制。对执行不力者严肃处理,对消极怠工者及时警示,对落实障碍重点突破,促进干部履职尽责,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既能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又能确保政策措施更好满足群众期待,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好落实,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抓落实能力的重要论述,不断强化“想落实”的政治素养、“善落实”的工作能力和“敢落实”的作风意志,推动解决抓落实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担当与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勇虎. 基于需求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实证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09.

[2] 邹亮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J]. 理论观察 ,2021,(11):22-24.

[3] 杨晓锋.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特性 [D]. 山西大学 ,2010.

[4] 骆平. 中国共产党统 形态与逻辑 [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23(04):30-36.

[5] 金秋雨. 通辽市大企业税 对策研究 [D].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2.

[6] 王贺增. 基层政府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D]. 河北大学,2016.

[7] 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科课题组 . 人民银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J]. 经济视( 下 ),2013,(11):125-126.

[8] 陈颖. 中国西部县级政府政策执行能力研究 [D]. 重庆师范大学,2006.

[9] 罗新蓉. 落实主体责任为做好人社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J]. 四川劳动保障,2020,(07):33.

[10] 林萍 . 创新 , 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 [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