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

作者

陈静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汉上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情境教学这一重要教学方法,通过考察当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现状,发现存在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主导性过强且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情境融入方式及提升教学效果两大策略体系。优化策略强调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结合文本特点创设多元情境;提升策略则着重培养教师情境设计能力,建立完善评价机制,从而构建起情境教学全方位应用框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用现状

引言:情境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手段,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能力发展具有独特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情境教学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情境教学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用现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与提升方案,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促进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有效应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应用呈现出普及率高但质量参差不齐现象,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情境教学重要性,并尝试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各类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视频,或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场景构建。然而这些情境往往停留于表面形式,未能真正结合教学内容本质特征缺乏深层设计,导致情境成为教学附属品而非有机组成部分。更为突出问题是,许多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过度依赖现成素材,忽视学生实际需求与认知水平,未能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导致情境要么过于简单无法调动高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要么过于复杂使低年级学生难以理解把握,最终出现热闹有余而效果不足窘境。

另一方面情境教学应用还存在结构单一且评价机制缺失问题。目前情境教学主要集中于课前导入环节用以激发学习兴趣,而在课程发展阶段与巩固环节应用相对匮乏,未能贯穿教学全过程。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尚未建立,教师无法准确判断所创设情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难以进行有效调整改进。而且部分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过于注重形式创新而忽视内容实质,导致课堂教学脱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加之学校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校情境教学实施条件差异明显,使得情境教学质量呈现出明显地域性差异,难以形成统一标准与规范化实施方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融入的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融入应从教学内容特点出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情境,使抽象内容具体化,难懂内容形象化;教师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情境创设不仅要关注课前导入环节,更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知识理解、巩固应用等环节。有效情境须具备真实性、趣味性与探究性,能唤起学生已有认知结构激发其求知欲望;而优质情境教学要求情境与教学目标高度吻合,避免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现象。与此同时教师需注重情境多样化,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选择相应情境创设方式,如故事类文本应当采用角色扮演、想象延伸,说明文则应当通过实物演示、问题探究等方式。

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通过智慧解难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应当展示大象图片并提问:皇宫来了一头大象,国王想知道它有多重,可是没有足够大秤,聪明小男孩曹冲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展开猜想,激发求知欲望。理解课文阶段教师应当将学生分组,提供各种生活中常见物品如橡皮、硬币等,请小组讨论如何在没有直尺情况下测量这些物品长度,引导学生体验间接测量思想。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更深刻理解曹冲智慧所在。课文巩固阶段教师应当设置智慧小达人挑战,提出几个生活中需要智慧解决问题如“如何测量教室长度但手中只有一把尺子”等,让学生运用曹冲称象中学到思维方法寻找解决办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曹冲通过船称象方法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可以转换思路,寻找间接解决方案”。这种情境设计贯穿全程,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有效传递文本蕴含智慧,使抽象道理通过具体操作活动深入学生心中。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效果提升需注重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确保情境教学实施后能够获得客观评估。教师应从学生参与度、情境适宜性以及内容理解程度等多方面设计评价标准,通过观察记录、成果展示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并针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调整,实现情境教学持续优化。情境教学效果提升还应注重多感官体验融入,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能够有效增强学习记忆;教师应当适当引入实物教具、音频材料等,创设立体情境空间。教师还应重视情境设计与学生情感体验关联,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内在动力。对于古诗文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与诗歌意境相符环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实现情感共振,从而加深对文本理解提升学习效果,使情境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价值。

以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创设月光夜晚意境体验情境。教师应当在教室窗帘拉上,借助投影设备展现满月画面,播放柔和月光背景音乐,营造静谧夜晚氛围,让学生感受诗中“床前明月光”意境。接着教师应当准备一些白色卡纸剪成圆形,学生用手电筒照射这些月亮,观察光影变化,体会“疑是地上霜”感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围坐一圈,轻声诵读诗句,分享自己夜晚思念家人或想家经历,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方式,有人扮演月亮,有人表演抬头望月动作,有人做出低头思故乡姿态,将诗句意境具象化呈现。通过这种全方位意境体验,学生不仅能记住诗句,更能感受诗中蕴含思乡情感,实现情感共鸣。这种多感官参与情境设计使抽象古诗转化为具体感官体验,帮助低年级学生突破理解障碍,达成诗歌教学预期目标,体现情境教学独特价值。

结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应用策略探究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现状可见,目前情境教学虽已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情境脱离实际、教师主导性过强且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两大策略体系:一方面强调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多元化情境体系,实现多维整合;另一方面着重培养教师情境设计能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这些策略实施将有助于构建完整情境教学应用框架,促进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有效应用,最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艳廷,赵万祥.小学语文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分析[J].女报, 2024(15):0091-0093.

[2] 宰彩萍.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语文课内外, 2021(19):46-46.

[3] 阿丽腾·哈旦.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