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

作者

刘宇云

信丰县正平镇中心小学 邮编:341619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教师遵循学生的特点、学习现状,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也能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融入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强调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找准“着陆”点.平衡“出入”度.适切融入生活元素.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促进数学的实际应用呢?以下进行分析。

1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价值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素质教育推行下,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不能以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为主,而是要让学生吸收数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书本走进实际”的教学目标。教育的价值在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服务于社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我国全面发展。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单一,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则截然不同。这一教学方式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缺少生活元素。想要实现高效的小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点中的生活化元素进行挖掘,并合理应用生活素材。但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并未对知识点中的生活化元素进行挖掘,生活化素材的运用也显得较为生硬,只是单纯地将一些生活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并未达到知识点的有效转化,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导致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要做的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针对性地挖掘生活化元素,合理进行融合,避免出现反客为主的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3.1结合文本主题,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有必要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逐步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现象的眼睛,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形成,使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充分落到实处。如购物情境、交友情境等,都带有较强的生活化特点,结合这些情境合理融入文本主题,代入教学核心,更能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实现学生数学意识的提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营造虽能优化教学效果,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的,但它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还取决于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为此,教师需明确不同课程教学主题,基于文本内容列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实例,保障所列举的例子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如此才能真正优化学生课上体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投身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

3.2合理融入生活问题,建立新旧知识连接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应用生活化元素讲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但在实践应用中往往难以把握二者融合的程度,缺乏有效的应用策略。加之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只能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讲解数学理论知识,使数学教学长期与现实生活脱节,弱化了生活化元素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基础调整教学设计,使学生明确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能依据生活问题类型的不同灵活调用数学知识,便于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更多应用场景,逐步发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不仅是出于降低数学教学难度的考虑,还希望借此培养学生逻辑化、全面化的数学思维,能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使数学教学内容向课外和现实生活迁移。

3.3优化作业设计,融入生活元素

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高质量的数学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概念和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为学生设置课后作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要借助生活元素,打造生活化作业,以此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原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4生活元素与活动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要落于实践。学生最后要成为社会的栋梁,融入社会是学生的必修课,如何使学生融入社会同样是老师的必修课。教师需要统筹兼顾,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学练结合。数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理应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数学教育不能只在课堂之中,应当面向未来面向社会。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和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习就是发现、探索、了解、解决的过程。数学要承担好教育的责任,从实践中去发现数学知识,去探索数学真理。所以,教师要不断创造社会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完成课程改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能推动数学学科教学转型的进程,有利于促进学习技能与知识积累的全面提升,有利于突出数学教学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生平.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18(43):72—73.

[2]俞瑜.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5):44—45.

[3]王腾,金文辉.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