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下小学英语故事课文化意识的培养实践研究
李娟娟
遵义市丰乐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0
引言
小学故事课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在主题引领下开展小学英语故事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故事课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方法也有待改进。因此,深入研究主题引领下小学英语故事课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题引领下小学英语故事课文化意识的培养的价值
(一)促进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的融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在小学英语故事课中,以主题为引领,能够将语言知识与文化内容紧密结合。[1] 例如,在学习与 “节日” 主题相关的故事时,如讲述西方的圣诞节故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 “Christmastree”“Santa Claus”“gift” 等与圣诞节相关的词汇,还能了解到圣诞节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和家庭团聚等文化内涵。这种融合式的学习,使学生不再是孤立地记忆单词和句子,而是在文化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从而更深刻地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世界充满向往。主题引领下的英语故事课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窗口。通过阅读和学习不同主题的故事,如关于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地理风貌、传统艺术等,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文化信息。比如,在学习与 “动物” 主题相关的故事时,可能会涉及到澳大利亚的袋鼠、中国的大熊猫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动物,学生在了解这些动物的同时,也能对其所在国家的地理环境、生态特点等有一定的认识。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社会。
(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在主题引领的英语故事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故事的学习,能够了解到不同文化中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例如,在学习关于 “礼貌用语” 的主题故事时,学生可以对比中西方在表达感谢、道歉等情境下的不同方式,从而明白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遵循对方的文化习惯。这种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避免因文化误解而产生的冲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英语故事课中,除了介绍西方文化,也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故事,如“The Story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的故事)。通过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一方面学生能够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瑰宝,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对比中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二、主题引领下小学英语故事课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故事中的文化元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文化意识,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故事中隐藏的文化元素。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一篇关于 “My Family” 的故事,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还可以深入探讨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西方家庭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孩子成年后通常会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而中国家庭更注重家族的团聚和相互扶持。通过这样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观念的特点。
(二)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真实的文化情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物道具等创设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文化情境。比如,在教授 “Food” 主题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西方常见的食物,如面包、奶酪、披萨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食物,并介绍西方的饮食文化,如用餐礼仪、饮食习惯等。同时,播放一些西方人用餐的视频,营造出真实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对西方饮食文化的理解。
(三)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培养文化意识。例如,组织英语文化节,开展故事表演、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手抄报等活动。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主题故事进行排练和表演,如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学生不仅要熟悉故事情节,还要深入了解故事所蕴含的西方童话文化,包括人物形象、善恶观念等。通过表演,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文化知识竞赛则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去收集和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
(四)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故事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关于 “颜色” 的主题故事时,教师可以介绍不同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吉祥、喜庆;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有时与危险、愤怒相关。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文化的多样性,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
(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故事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3] 比如,在学习完一篇关于 “四季” 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在不同季节的特色活动和文化习俗,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主动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还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同时,学生在分享过程中,也能互相学习,丰富文化知识储备。
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引领下小学英语故事课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的深度融合,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重视故事课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中,不仅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能深入理解多元文化,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持续关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动态,结合教学实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小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蒋清秀 , 姚康 , 吴青云 , 等 .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非遗文化融入乡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J]. 海外英语 ,2025(4):164-166.
[2] 林红 , 贺蕾 .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J]. 英语学习(中英文),2024(11):20-23.
[3] 邹艳 , 鲍淑琴 , 虞华琼 , 等 . 文化融润 : 小学英语课堂故事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