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与舞的跨界交融共通
刘晗珂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830023
一、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审美共通
书法与舞蹈,是人类精神世 越时空的情感表达载体。前者以汉字为根基,凭点、 横、 间呼应构建跌宕情感,楷书以严谨结构传递沉稳 以肢体为笔墨,用手臂舒展、足尖跳跃、身姿旋转编 赖言语,凭节奏、力度与队形变化让故事在时空 二者能交融共生,核心在于东方美学的审 蹈肢体需流转自然,均以“活”为美;亦重留白智 想象。这份对“生命感”与“想象空间”的共同追求,让 者超 照的艺术知己
(一)造型与结构之美
书法与舞蹈同属造型艺术,均以丰富多样的造型结构美感吸引观众、传递艺术魅力,这是二者重要的共通基础。
书法借笔墨在纸上勾勒的流动线条,以汉字为造型美载体。其造型历史演变分三大阶段,形成篆、隶、楷、行、草五种主要字体,各有独特造型结 朴,对称均衡的结构显原始纯粹美,甲骨文质朴、小篆秀丽,见证先民对美 画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字体宽扁舒展,是书法造型重要变革,为后 真卿楷书雄浑、柳公权楷书劲健、欧阳询楷书险峻,于规整中显个性 不潦草,字体活泼不失端庄,随书写者心境展不同韵味;草书自由奔放,笔画简 省缠绕,狂草更将自由激情推向极致,具强烈艺术冲击力。
舞蹈以人体为载体,凭立体动作路线 ,造型结构美同样丰富。单个舞姿如古典舞“探海”“卧鱼”,舞者借身体弯曲、伸展与平衡塑优美 不同人数构成的定格画面更显其丰富性:独舞凭舞者肢体表现力塑人物形象 双人舞借舞者配合互动展情感交流,肢体造型或对称或互补,似书法 组合营造空间层次;群舞是造型结构美的集中体现,众多舞者凭动作与 似书法整篇章法。大型群舞《千手观音》中,舞者精准配合变换万千造型,每处皆如精雕艺术品 显造型结构之美,传祥和慈悲寓意。
图 1 群舞《千手观音》剧照 图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舞蹈中国

可见,造型与结构是书法和舞蹈共有的重要审美形式。虽二者表现载体与呈现方式不同,但都通过精心设计演绎造型结构,为观众带来丰富审美体验,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指出,韵律和节奏是舞蹈与书法表情性富于变化的基本要素。二者均高度注重节奏与韵律营造,借其变化传递情感、展现魅力,这种对节奏韵律和谐的共同追求,成为它们跨界交融的重要纽带。
书法的节奏与韵律,主要靠书写者控制笔墨实现。创作时,书写者依情感与作品风格,调整笔墨轻重缓急,让线条呈现粗细、浓淡、干湿变化,同时控制线条 奏韵律。写楷书时,速度慢、笔墨均匀,节奏平稳舒缓,笔画清晰,显端庄韵律, 度可快可慢,笔墨丰富,线条连绵又有停顿,节奏流畅、韵律活泼, 间溪水灵动 节奏韵律的极致展现,书写者激情澎湃,笔墨挥洒,速度快,线条缠绕变幻, 雨有冲击力。怀素《自叙帖》便是典范,通篇笔墨狂放,线条如飞瀑流泉,节奏多变、韵律感强, 感受怀素创作时的激情与艺术感染力。
舞蹈的节奏与韵律,通过舞者把控身体节奏 与外在节奏协调统一)实现。内在节奏是舞者内心情感与音乐情感融合的产物,决定动作 力度、幅度等变化呈现的节奏。舞者精准把控二者变化,强调韵 抒情性舞蹈中,节奏缓慢柔和,动作舒展,韵律优美,传递细腻情 快速强烈,动作有力有爆发力,韵律活泼,借大幅动作与快速队形变 弗拉门戈舞便是代表,舞者动作充满力量与激情,脚部踢踏节奏明快 音 有张 合,展现独特韵律,传递热烈情感。
书法与舞蹈在节奏韵律上的和谐共鸣,打破平面与立体界限,使二者可相互借鉴融合。书法的节奏韵律能为舞蹈提供灵感,舞者可从书法笔墨、线条中汲取元素;舞蹈的节奏韵律也能给书法创作启示,书写者可从舞蹈肢体运动、节奏中感受动态美并融入创作。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二者跨界交融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无限可能。
(三)情感与意境之表达
书法与舞蹈同为人类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虽载体迥异却在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上高度一致,堪称异曲同 工。
书法以笔墨文字为载体,书写者将情感与意境融入文字组合,其心境直接影响作品风格。内心愉悦时,线条流畅舒展、笔墨轻盈,作品明快活泼;心生忧伤时,线条凝重缓慢、笔墨沉郁,意境悲凉深沉;满怀壮志时,线条充满力量、笔墨雄浑,气势磅礴开阔。王羲之《兰亭集序》便是典范,创作于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之时,他与文人雅士欢聚兰亭,心情畅快。作品笔墨自然、线条灵动,字体端庄又含活泼,意境清新雅致,既成书法巅峰,更让后世跨越千年感受其真挚情感。
舞蹈以人体为载体,舞者借舞蹈语言传递难言之情、构建深刻意境。动作虽无文字含义,却能凭形态、力度、节奏传递情感。古典舞《梁祝》中,舞者以化蝶时的轻盈跳跃、分别时的悲伤拥抱,展现梁祝深情与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节奏时而舒缓忧伤、时而激昂悲愤,动作与音乐融合,营造凄美意境,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现代舞亦重情感与意境,更关注舞者内心感受,以自由抽象动作展现对生命、生活的思考,打造独特艺术意境。
可见,书法与舞蹈虽载体不同,却同样注重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这是二者审美层面的重要共通性。这种共通性让它们在艺术创作中可相互启发融合,为观众带来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也为两种艺术的传承创新拓宽了道路。
二、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融合下的艺术化呈现
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以中国传统文化中 而编创的优秀舞蹈作品日益增多。这些作品巧妙地将书法艺术的精髓与 大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与舞蹈的天然和谐,让观者在欣赏过程中获得 仿佛置身于一个跨越时空的艺术世界,感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 蹈作品中,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肢体动作的精心设计、道具的恰当运用 手段,将书法艺术的元素融入舞蹈之中,使舞蹈艺术与书法艺术实现真正的交融共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一)以肢体化书法之形
将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相融合,首先就是以舞蹈立体性的肢体语言,展现书法平面性的文字之形。以中国传统书法为题材的舞蹈作品《行草》,是闻名世界的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自 2001 年陆续推出的 [ 行草三部曲] 中的第一部,是由著名编舞家林怀民以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的“笔阵图”为灵感创作而成。
图 2 云门舞集《行草》剧照 图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华中大美育

在《行草》中,赤足女舞者身着无袖黑衣, 露出双臂, 用身体模 拟为毛笔的形态与墨落在纸上的走势,用动态的、立体的肢体运动轨迹, 台背景屏幕中的宣纸上的“永”字。相对静寂的舞台,可以清 动,从而产生 “呼呼”的风声,腾跳下落时赤足与地面接触的撞 、欲下先上等,皆是以身体之形、之势、之声,立体化、具象 。舞者以身写字,与舞台背景银幕中的书写形成人屏互动,使得舞 化显现。《行草》以运用了武术、太极、禅宗等元素的身体舞动化书法之美,完满呈现出刚柔并济、阴阳相生、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二)以舞袖显运笔之势
“长袖”既为舞蹈服饰的组成部分,又为延长舞者肢体,增添艺术表现力的舞蹈道具。袖舞是中国传统舞蹈中极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舞”为中国古代舞蹈审美奠基,至汉代“长袖细腰”的舞蹈风格发展更加成熟,并继承发展延续至今,体现在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等舞蹈中。2021 年河南卫视《中秋奇妙夜》中的《墨舞中秋帖》,是以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中秋帖》为主题的创意舞蹈,传递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内涵。

本草书27×1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源自于微信公众号书法家园

在《墨舞中秋帖》中,一人扮献之,手持笔书写《中秋帖》,另一人身着长袖墨色舞衣,以丰富的肢体语言与长袖的极致运用书写活化的《中秋帖》。
在《中国书学》中写道“力的奋发叫势”。 书法的 力度与速度的控制,这与舞者在舞动时的肢体控制共通。舞者对 中秋贴》作为一幅行草书法作品,既部分保留了行书的典型笔法 在《墨舞中秋贴》中,男舞者对长袖的控制恰到好处,通过 挪;同时配合着技术特效,舞者将袖舞出时形成的墨汁泼、 使得观者仿佛置身于书法世界中,感受飞扬的笔触,目睹笔画的灵动 的增显也是该作品的创意体现。
(三)以叙事诉书法作品之历程
如果说通过身体与道具等手段的运用,是对某个书法作品中具体到某个字的风格的立体化与活化呈现,那么以某个书法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内容的叙事性舞剧,则是对某个书法名作传世历程的舞台化再现。如同《只此青绿》那样,对故事的好的诉说,往往产生的情感更深,感染力更浓。

这里的叙事诉说书法作品之历程,是指 2023 年首演于上海大剧院的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书法作品传世历程的舞剧——《永和九年》,该舞剧是以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展开,以热爱书法的现代青年“赓”的视角讲述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的背后的故事,以及这部书法作品时至今日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并影响后世的传奇故事。在《永和九年》中,既有以舞者肢体的流动与韵律之变展现笔墨在纸上的挥洒之势,也历史与现实交错的交织之感,还有扮演王羲之的舞者,以双人舞、单人舞等手段,表现王羲之与卫夫人的习字时光和创作《兰亭集序》的过程。将这段历史故事以舞台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观者深刻体会书法名作诞生过程,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认识,感受富有中国传统美学意味的视觉盛宴。
三、结语
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跨界交融,是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创新。它并非简单地将两种艺术形式叠加在一起,而是深入挖掘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在东方美学层面的共通性,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审美观念有机结合,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种融合不仅让古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拓宽了艺术的表现空间与审美边界。
在新时代艺术创作不断发展的大背景 这两种艺术形式,而是逐渐渗透到音乐、绘画、戏剧、影视 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壁垒,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创 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 数字 术与舞蹈艺术的跨界交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 面,或将与这些新兴技术实现多形式、深层次 术与舞蹈艺术的融会贯通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打破 也能为两种艺术的各自发展交互助力,促进书法 的创新与突破。通过与新兴技术的结合,书法艺术与舞 多年轻观众的关注与喜爱,从而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传承。
相信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跨界交融将不断走向深入,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语言,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感与创新性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反映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种跨界交融的实践也将为世界艺术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雨洁 . 书法与舞蹈的审美共通性 [J]. 艺术大观 ,2022,(18),第 133 页 .
[2] 宗白华 . 美学散步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3] 韩玉涛 .《中国书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39 页。
[4] 刘星 . 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势”之美学共性探究 [J]. 艺术评鉴 ,2023,(04):13-16.
[5] 肖筱彤 . 从袖舞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J]. 戏剧之家,2023,(3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