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全解析
董晓红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 陕西咸阳 712038
呼吸是生命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健康的呼吸系统对于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加剧、不良生活习惯增多以及病原体变异,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如何科学预防这些疾病,并在患病后正确护理,应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健康知识。
一、呼吸系统的基本概念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而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和支气管就是下呼吸道了。右主支气管比较粗、短且陡直,所以异物和吸入性病变,比如肺脓肿,更容易发生在右侧。气管插管过深也容易误入右主支气管,这点要特别注意。
呼吸道

1. 小气道的特殊性
临床上,把吸气状态下直径小于 2mm 的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这些小气道容易因为痉挛和黏液阻塞导致通气障碍,所以对小气道的护理特别重要。
2. 呼吸道的结构
气管和支气管壁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层构成。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总面积大约有 100 平方米。肺间质在肺内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3. 胸膜和胸膜腔
壁层胸膜分布有感觉神经末梢,而脏层胸膜则没有痛觉神经。所以胸部疼痛通常是由壁层胸膜发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的。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人为负压。如果胸膜腔内进入气体,胸内负压减小,甚至转为正压,则可造成肺萎陷。
4. 肺通气和换气
肺通气指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每分通气量为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人潮气量为 400-500ml ,呼吸频率为 16-20 次 / 分。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
5. 呼吸的调节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大脑皮质在一定限度内可随意控制呼吸。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尤其是颈动脉体来实现的。中枢化学感受器通过感受CO2 的变化进行呼吸调节。
6. 缺氧的表现
缺氧时会呈现出皮肤及黏膜的发绀,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时病人皮肤潮红。慢性肺心病引起右心衰竭可有肝大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支气管肺癌、肺脓肿可见杵状指。
7.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化脓感染可咳出黄脓痰,合并厌氧菌感染时痰液有恶臭味,常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的病人。留取痰标本应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采集来自下呼吸道的分泌物,分枝杆菌 5-10mlo
8. 痰标本的采集
痰标本的采集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自然咳痰法。病人晨起后首先以清水漱口数次,之后用力咳出深部第一口痰,并留于加盖的无菌容器中,标本留好后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 小时。
9.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严重时可引发肺炎或心肌炎。
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高热、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危及生命。
哮喘,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过敏原、冷空气等可诱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吸烟或暴露于有害气体导致,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妙招
1.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C(柑橘类水果)、维生素 D(鱼类、鸡蛋)、锌(坚果、瘦肉)的食物,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7-8 小时天),避免熬夜,减少免疫力下降风险。
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可增强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2. 减少有害暴露
戒烟:吸烟是COPD、肺癌的主要诱因,戒烟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远离二手烟和空气污染:雾霾天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 N95 口罩;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
职业防护: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的工作者应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
3.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用肥皂或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减少病毒传播。
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尤其是眼睛、鼻子和嘴巴,防止病原体入侵。
定期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 次,每次30 分钟,降低室内病菌浓度。
4. 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一次,降低流感及并发症风险。
肺炎疫苗:适用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新冠疫苗:根据国家建议接种,减少重症发生率。
5. 调节心理状态
长期压力会削弱免疫力,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
1. 急性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的护理
多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促进免疫系统恢复。
多喝水:保持喉咙湿润,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对症用药:发热可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咳嗽可用止咳糖浆,但避免滥用抗生素。
监测病情: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应及
2. 慢性支气管炎和 COPD 的护理
长期氧疗:严重COPD 患者需低流量吸氧( 1-2Lmn )。
呼吸训练:练习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改善肺功能。
避免诱因:远离冷空气、烟雾、花粉等刺激物。
定期复查:监测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3. 哮喘的护理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急性发作时立即使用。
记录发作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尘螨、宠物毛发等)。
长期控制用药:遵医嘱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
4. 肺炎的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细菌性肺炎需足疗程使用抗生素。
保持呼吸道通畅:多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帮助身体恢复。
5. 居家护理小贴士
蒸汽吸入:用热水蒸气缓解鼻塞(注意避免烫伤)。
蜂蜜水:缓解夜间咳嗽(1 岁以上儿童可用)。
加湿空气: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 40%-60% 。
四、特殊人群的呼吸健康管理
1. 儿童
避免被动吸烟,定期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出现呼吸急促、嘴唇发紫等症状,立即就医。
2. 老年人
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诱发肺炎。
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
3.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患者)
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尽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呼吸系统健康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通过科学预防(如增强免疫力、减少有害暴露、接种疫苗)和正确护理(如对症治疗、呼吸训练、居家护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并在患病后加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