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王圆圆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随着智能制造时代到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市场对机电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中职机电专业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制造业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责任,然而当前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发展。文章将深入探究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期望能够提升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一、分析机电专业核心能力需求,构建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机电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对技术人才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必须紧跟行业步伐准确把握核心能力需求,通过对区域机电企业调研发现当前企业最看重机电设备操作能力、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要求直接反映出机电行业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趋势,也为实训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针对这些核心能力需求中职学校应重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摒弃传统单一考核方式建立多元立体评价机制。引入岗位胜任力评价标准将企业实际工作要求转化为考核指标,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法关注学生实训全过程表现,建立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机制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增强评价客观性与实用性。通过科学合理评价体系引导实训教学方向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需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切实反映职业岗位真实要求,一方面评价内容应涵盖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大方面,既考察学生专业操作规范性与准确性又关注工作态度、安全意识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应当采用项目考核、技能竞赛等形式设置接近真实工作环境考核场景,评价标准制定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基础项、提高项与发展项三级目标使不同基础学生均有发展空间。评价结果应用不只是局限于学生成绩判定更应是实训教学改进依据,通过评价反馈发现问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教—学—评—改良性循环,推动实训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保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保持高度一致性,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二、优化实训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实训教学资源是保障职业能力培养质量基础,中职机电专业应合理配置硬件与软件资源创建贴近真实工作环境实训条件。硬件资源方面学校应按照够用适度、突出重点原则,配置与企业设备相一致或相近实训设备,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实训室、PLC 控制实训室等核心场所,确保学生接触主流设备与技术。应当通过共建共享模式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校内即能体验企业工作流程与标准。软件资源方面应加强实训指导团队建设,选拔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教师担任实训指导,定期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或技能培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开发融合理论与实践项目化教材,编制详细实训指书制作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需要创新实训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局,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将专业知识融入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自然习得技能,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企业工作场景,设置典型故障与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按照任务引入—方案设计—实施—检测—评价流程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完整工作过程,开展小组协作学习,通过角色分工与轮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针对不同基础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额外指导与帮助,为优秀学生设计拓展性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与成长。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拓展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校企合作是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重要推动力,通过建立长效互动机制能有效拓宽职业能力培养渠道,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优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与规格,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培养学生。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了解新工艺与新技术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教学与指导。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理安排学生企业实习时间与内容使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衔接,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检验所学知识与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职业能力锻炼平台。
拓展职业能力培养路径需要创新管理机制确保校企合作深入持久,一方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优化等问题,形成决策—执行—反馈—调整闭环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设备、场地等资源互通互享,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益。校企合作应注重互利共赢原则,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服务,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就业机会等支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选拔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师带徒学习,使学生更早融入企业文化掌握岗位核心技能。通过多措并举构建开放多元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打通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通道,实现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结论: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是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推进。通过分析机电行业核心能力需求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能引导实训教学方向,通过优化实训教学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强化校企合作互动机制拓展培养路径,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未来中职机电专业应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建设,完善保障机制,构建全方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制造时代需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大为 . 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J].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2(1):149-151.
[2] 邱忠镇 . 产教结合背景下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J]. 2021.
[3] 王宗志 . 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讨 [J]. 中外交流 , 2020, 027(00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