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大勇

广南县第十中学校

引言:高中地理学科因其知识体系广泛、理论联系实际特点,特别适合案例教学模式应用,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面临转变知识传授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挑战。案例教学通过引入真实地理现象与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探究探讨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各环节关键要素,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案例选择要精准,内容设计要合理

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要求,选择能够准确体现地理学科核心概念与关键原理案例材料,优质案例需具备典型性、代表性与启发性特征,既能反映地理现象本质特点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案例难度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既有一定挑战性又不至于超出理解范围,教师应当从日常生活、时事热点、地方特色等多角度寻找案例素材,确保案例内容真实可靠避免出现虚构或失真情况。案例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采用图文结合、视频短片、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直观性,案例问题设计需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表层现象探究至深层机理,留有一定开放空间鼓励多角度思考。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选取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这一经典案例,此案例展现天文学史上重大理论转变,具有极强典型性与启发价值。案例内容可包括两种学说基本观点、支持证据与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理论演进过程,教师应当准备哥白尼与托勒密模型动画演示,直观展示两种宇宙模型差异。案例问题设计可从两种学说主要观点有何不同入手,逐步深入至为何日心说最终取代地心说以及这一科学革命对人类认知宇宙有何影响等更深层次问题。案例还可引入伽利略望远镜观测金星相位变化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一关键证据,体会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应当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辩论两种学说优缺点,激发批判性思维。通过此案例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知识,更能理解科学探究精神与方法,培养质疑、求证能力。这一案例教学既符合教材内容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天文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体现了案例选择精准性与内容设计合理性重要价值。

二、案例实施要规范,过程组织要有序

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熟悉案例全部内容预设可能出现问题与解决方案,案例实施前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要求十分必要,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与参与热情。案例导入环节可通过提问、视频展示或问题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分析过程中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适时提供必要指导。小组讨论形式能有效促进合作学习与观点交流,教师需明确规定讨论时间,确保各环节有序推进,课堂氛围营造尤为重要开放包容环境能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促进思维碰撞。案例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适度引导而非过度干预,让学生真正成为案例分析主角,时间控制也是关键因素,各环节时长需合理分配,确保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环节完整进行。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全球水资源危机案例教学。实施过程通过播放短片《干涸的湖泊》引入案例,展示全球多地湖泊萎缩或消失现象,引发学生关注。教师随后提出核心问题:为何全球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这与水循环有何关联?明确本节案例学习目标。分发案例资料,包含全球主要湖泊变化图片、水资源分布图与水循环示意图等材料。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资源危机成因,每组选派代表在白板上绘制思维导图,展示分析结果。教师巡视各组针对思路不清晰组别给予适当提示,对表现积极学生予以肯定,组织班级交流环节各组派代表陈述观点,其他组可提出质疑或补充。教师适时引导讨论聚焦水循环关键环节,如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如何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学生逐步理解水资源危机实质是水循环系统失衡结果。案例讨论后半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从个人、社区、国家以及国际多层次提出应对策略。进行案例总结,强调水圈作为地球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圈层密切互动关系,以及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环境平衡中关键作用,课后布置调查家乡水资源状况任务,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案例总结要深入,经验推广要及时

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案例中蕴含地理知识点与地理思维方法,总结环节不应简单复述案例内容而应引导学生提炼案例背后地理规律与原理,将具体案例上升至理论高度。案例反思应从多维度展开,包括案例本身价值、教学过程反思与学生收获评价等方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探讨案例中地理知识应用价值增强学以致用意识。案例延伸环节可布置相关拓展任务,鼓励学生收集类似案例或设计解决方案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提升。教师应注重案例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测验、问卷或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案例教学实际效果。

区域层面可建立案例资源共享平台,汇集优质地理教学案例促进教师间案例资源互通有无,教研组织可定期举办案例教学观摩活动,展示典型案例教学实践。教师应持续关注地理学科前沿发展与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案例库,确保案例教学与时俱进。案例教学经验推广需重视适应性调整,不同学校或班级情况各异,推广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案例教学可持续发展,包括案例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机制与评价激励体系等。

结论:案例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重要方法,其效果取决于案例选择精准性、内容设计合理性、实施规范性、过程组织有序性、总结深入性与经验推广及时性等因素有机结合。教师应精心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层次分明问题创设开放讨论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案例教学实践中仍面临案例资源不足、课时限制、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难,需要学校、教研部门与教师群体共同努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评价方式,推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高梅 .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J]. 学苑教育 ,2025,(03):73-75.

[2] 顾 璐 . 案 例 教 学 在 高 中 地 理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J]. 文 理 导 航 ( 上旬 ),2024,(11):10-12.

[3] 李 莉 . 高 中 地 理 案 例 教 学 中 情 境 的 选 择 和 问 题 的 设 计 [J]. 高考 ,2022,(20):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