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杨镇宇
威远县严陵镇中心学校
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各学科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体育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融合为体育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依赖教师的经验与口头指导,缺乏个性化与创新性,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信息技术的介入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新型的教学手段,从而推动了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的根本性改革。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关键课题。
1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奠基阶段,核心任务是“传授理论知识”,育人目标为“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良好运动习惯”,进而为学生后续的体育深造与全面发展筑牢根基;体育课程具有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且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注重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综合性。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还注重对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等教育元素;具有差异性。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析小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充分考虑其差异性和个性化特点,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从而使其能够在契合自身发展节奏的条件下实现成长与进步。
2 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原则
精准化教学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精准化教学,可依托基础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个性化指导。利用简易运动手环或智能跳绳计数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学生的运动时长、次数、心率等基础数据。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同步查看班级整体运动强度分布,及时调整活动节奏。借助视频录制与回放功能,将学生投篮、踢毽子等动作与标准示范视频同屏对比,用慢放、画圈标注等方式直观呈现动作差异,替代传统的口头讲解。建立电子化体质档案,通过体重秤、肺活量仪等物联网设备自动上传数据至云端,生成动态体能雷达图,帮助教师识别学生个体差异。例如,针对柔韧性较弱的学生,推荐跳绳打卡任务并设置每日进步提醒,通过班级运动管理小程序推送制订训练计划,确保低龄学生轻松参与。
3 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3.1 加强互动教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互动教学力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问题。教师也可以在互动平台中提供指导和帮助,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在啦啦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大互动教学力度,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互动课件,将啦啦操的基本动作、技巧和音乐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在课件中,教师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如选择题、填空题和模拟练习等,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自我学习和练习。通过互动课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啦啦操的教学。通过智能设备,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啦啦操的教学视频、动作分解图等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在线练习和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设备的拍摄功能记录学生的练习情况,并让学生及时观看回放,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学习社区,将学生和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社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练习视频和照片等,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和寻求帮助。教师可以通过社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2 依托数据分析设计个性化方案,提高训练效率
数据分析软件还能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表现,分析心率、步幅、速度等运动数据 , 形成个体化的运动档案,从而优化教学资源,为后续训练方案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例如“Keep" 就是一款集成多种运动功能的智能运动平台 , 可以全面记录运动数据、实时语音陪伴并编排多样化的训练计划,适用于各年龄段用户。小学阶段的耐力跑训练目标通常是培养学生的有氧能力、改善跑步姿势和节奏感。教师可依托“Keep”采集的心率、配速和步频数据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多缺乏跑步节奏控制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利用“Keep”的实时语音陪伴功能设定“定速跑”模式 , 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节奏提示。在训练时,“Keep”根据学生心率实时调整训练强度 , 保证心率维持在有氧区间,避免过度疲劳。跑步结束后,软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数据报告,记录学生的配速、步幅等核心指标 , 方便教师根据数据反馈调整训练方案 , 增加步幅训练环节。
3.3 构建多元化信息技术支持平台:打造虚实交互的运动体验场域
小学体育课堂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技术平台,创造虚实交互的运动体验场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体验体育活动。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运动体验的边界,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的引入,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通过 VR 与 AR 技术,学生可以参与到模拟的体育活动中,例如通过虚拟场景进行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的练习。这些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体育课的物理限制,打破了场地、天气、器材等多方面的制约。例如,在没有足够运动器材的情况下,借助虚拟现实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各种体能训练与技能模
拟,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结语
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既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教育数字化素养的基础上,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推动课堂互动、个性化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会宁 . 信息技术视野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5).
[2] 王祖秀 .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式 [J]. 爱人 ,2022(23).
[3] 孙福耸 . 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技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研究 [J]. 儿童大世界 ( 下半月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