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外研社小学英语五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分析
李小梅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国际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英语教育需“帮助学生形成文化意识,理解文化异同,进行得体沟通”。然而,传统小学英语教学多聚焦语言知识传授,忽视文化内涵渗透,导致学生难以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这种“有语言无文化”的教学现象,凸显了跨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的紧迫性。
一、跨文化视角下外研社小学英语五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特点
(一)以多元文化故事为核心
外研社五年级绘本以世界各地文化为背景,通过《The Mid-Autumn Festival》与《Christmas Time》等主题对比,展现中西方节日习俗差异。例如,在中秋节绘本中,学生通过制作月饼、讲述嫦娥传说,理解“团圆”的文化内核;而圣诞节绘本则通过装饰圣诞树、拆礼物的场景,传递西方“分享与祝福”的价值观。这种对比阅读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参照系,学会从行为模式、符号象征等维度分析文化异同,为跨文化交际奠定认知基础。
(二)情境化教学渗透文化细节
绘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文化元素融入真实语境。如《Aroundthe World in 80 Days》中,学生跟随主人公穿越不同国家,观察印度纱丽与英国西装的服饰差异,体验日本茶道与法国咖啡文化的社交礼仪对比。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如模拟国际市场交易)、虚拟旅行(用英语介绍埃菲尔铁塔或长城)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同时理解文化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使文化学习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三)跨学科融合拓展文化视野
绘本教学常与地理、历史、艺术等学科结合,形成立体化文化教育。例如,学习《Diwali: The Festival of Lights》时,学生不仅了解印度排灯节的宗教意义,还通过手工制作油灯体验传统工艺;在《The DragonBoat Festival》中,结合科学课探究龙舟竞渡的流体力学原理,同时讨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文化差异。这种跨学科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多元且相互影响的,从而培养尊重差异、包容共存的全球公民意识,契合新课标“增进国际理解”的要求。
绘本中的文化冲突场景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优质素材。以《Christmas Time》为例,教师可设计“中西方节日对比”讨论活动:将学生分为“圣诞组”与“春节组”,前者需从绘本中提取圣诞树装饰、礼物交换等细节,后者则结合生活经验描述贴春联、年夜饭等习俗。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对话,如“如果外国朋友问你春节为何要放鞭炮,你会如何解释?”,引导学生从时间维度(农历vs 公历)、空间维度(家庭聚会 vs 社区巡游)分析节日功能差异。教师还可引入《Diwali: TheFestival of Lights》等国际节日绘本,组织“文化价值观辩论赛”,针对“集体主义是否优于个人主义”等命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文化差异的本质,避免简单化判断。
(三)跨学科项目整合,构建文化生态
绘本阅读可与科学、艺术等学科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化文化学习场域。在《Living in Space》科普类绘本教学中,教师可联合科学教师设计“太空生活实验站”:学生需用英语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失重状态下水滴形态变化”等观察结果,同时用黏土制作太空舱模型,标注中西方宇航员饮食区的差异。艺术教师可指导学生创作“太空主题文化海报”,将中国“嫦娥奔月”传说与西方“阿波罗登月”历史并置,用对比色块表现文化叙事风格的差异。这种跨学科项目能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英语是文化交流的工具”这一核心概念,例如通过撰写中英双语太空日记,体会科技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差异。
(四)文化体验活动,强化情感联结
沉浸式体验能将文化认知转化为情感认同。学习《Halloween》绘本时,教师可组织“万圣节文化工坊”:学生用橙色卡纸制作南瓜灯,在雕刻过程中讨论“南瓜在西方农业社会中的象征意义”;用黑色布料缝制巫师帽,对比中西方“鬼怪形象”的审美差异。活动高潮是“不给糖就捣蛋”模拟游戏,学生需用英语完成“Trick or Treat?”等经典对话,教师则扮演不同性格的屋主,通过“严厉拒绝”或“热情款待”等反应,引导学生观察文化礼仪中的情绪表达规则。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撰写《我的万圣节日记》,用“I felt excited when...”等句式记录体验,教师通过批注引导学生反思“文化体验如何影响个人价值观”,实现从行为模仿到文化认同的升华。
二、跨文化视角下外研社小学英语五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结语
(一)文化背景导入,激活认知图式
外研社五年级绘本常以多元文化场景为叙事背景,教师可通过文化背景导入构建学生的认知框架。例如在《Around the World in 80Days》绘本教学中,教师可先展示印度纱丽、英国燕尾服等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图案差异,并对比中西方正式场合着装规范。随后播放印度婚礼与西方教堂婚礼视频片段,让学生讨论“红色在中国婚礼中的象征意义”与“白色在西方婚礼中的文化内涵”。这种视觉化导入能帮助学生建立文化参照系,当阅读到“Phileas Fogg 在印度参加婚礼”的情节时,学生能快速理解服饰、礼仪背后的文化逻辑。教师还可设计“文化解码卡”,要求学生记录绘本中出现的异国货币、交通工具等元素,通过小组竞赛强化文化符号记忆,使跨文化理解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二)文化对比讨论,深化批判思维
在全球化浪潮持续深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之一。外研社小学英语五年级绘本以其丰富的文化主题、生动的叙事语言和真实的情境呈现,为跨文化教育提供了天然的实践场域。通过文化背景导入、对比讨论、跨学科整合与沉浸式体验等策略,绘本阅读教学不仅实现了语言知识与文化认知的同步建构,更在学生的认知图式中植入了“尊重差异、理解多元”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 李翠平 .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J]. 英语广场 ,2020,(06):118-119.
[2] 许丽芳 .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中的多模态教学分析 [J]. 科学大众 ( 科学教育 ),2023,(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