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入教育家精神的军士教育院校“三梯次” 教员培训体系研究

作者

隋鑫

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吉林长春 130117

作为军士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军士教育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军士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加强新时代教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当前军士教育院校教员培训内容与军士教育需求脱节,缺乏分层分类设计,对教育家精神的融入不够系统。因此,构建融入教育家精神的“三梯次”教员培训体系,对提升教员队伍质量、促进军士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要求教员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要求教员以身作则,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员,以模范的言行举止影响学员,做学员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

(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要求教员遵循教育规律和学员成长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启迪学员智慧,滋润学员心灵。

(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要求教员严谨治学,深耕教育教学,具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五)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要求教员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员成长,以奉献诠释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在辛勤耕耘中实现人生价值。

(六)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要求教员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军士教育院校教员的特点

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军士教育院校教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既需要具备军事素养,熟悉部队作战训练需求;又需要掌握教育规律,具备教书育人能力。

二是教学内容必须与部队实践紧密衔接,注重学员实践能力和战斗精神的培养。

三是肩负着为强军事业培养骨干力量的重任,对教员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师德师风要求更高。

三、" 三梯次" 教员培训体系构建

基于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军士教员特点,构建" 三梯次" 教员培训体系,按照教学经验与专业能力将教员分为新任教员、骨干教员和学科名师三个梯次。

(一)新任教员培训

针对新任教员,立足“理论筑基”与“精神铸魂”双轨并进,重在夯实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重点将教育家精神重“心中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融入培训内容。通过“知识底盘+ 精神基因”双向赋能,以理论厚度奠基职业能力,以信念情操点亮教育初心,为教育生涯注入“理论硬核”与“精神内核”的双重生命力,推动新教员夯实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根基,完成从“合格教员”到“未来教育家”的基因编码,实现“奠基注魂”。具体培训内容及方法措施如下:

1. 教育理论与师德教育

开展岗前培训,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家精神解读等内容。

2. 教学培训与比武竞赛

通过校内优秀骨干教员和学科名师的高质量教学示范课,使新任教员真正理解一门好课的标准,新任教员、骨干教员和学科名师三者之间形成“追赶超”的良性互动;除了开展常规的教学培训和教学比武竞赛外,适时组织关于教育家精神方面的知识抢答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以赛促学的同时,展现新任的教员的风采,潜移默化铸魂强师。

3. 实践与考核

新任教员考核涵盖理论考核和教学实践考核两个方面。理论考核主要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家精神等方面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考核重点以微型课的形式考核创新性教育理论的教学应用,以及开展关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家精神内容的答辩,确保夯实新任教员教育理论、筑牢基本教学功的同时,对教育理念、教育家精神等具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为新任教员内涵式发展铸魂奠基。

(二)骨干教员培训

针对骨干教员培训,聚焦“专业精武”与“精神淬魂”双核驱动,重在升级专业知识,重点将教育家精神中“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融入培训内容。通过“技术硬核+精神内核”双向淬炼,以专业锐度破教学坚冰,以精神厚度感染学员,推动骨干教员成为教学改革攻坚的核心引擎,最终达到骨干教员专业知识精进、教育家精神内核厚植,实现“精武淬魂”。具体培训内容及方法措施如下:

1. 知识更新与教学创新

通过学历提升、工厂送学、跟产跟学、集中培训等方式,围绕学科前沿知识、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专业知识升级和技能提升。

2. 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围绕国家教育家精神融入铸魂强师行动,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围绕课程建设和服务部队发展建设,开展教学改革课题和科研课题研究。

鼓励骨干教员组建学习共同体,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发优质培训成果。

3. 示范引领与辐射

通过实战化教学观摩、比武竞赛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员在专业领域内的教学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切实将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使新任教员能够站在高起点上发展,并将蕴含于教育家精神中的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通过骨干教员的实际行动进行“无声胜有声”地诠释。

(三)学科名师培训

针对学科名师培训,锚定“能力进阶”与“精神固魂”双维共振,重在补差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家型教员,重点将教育家精神中“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融入培训内容,通过“学术体系+ 精神体系”双向锚定,以学术高度立教育丰碑,以精神纯度铸师道根系,推动教员从“教学专家”向“教学思想家”跃迁,最终培育出综合能力素质过硬、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自觉的“知行合一”的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员,使之成长为教育家精神的引领者,实现“成家固魂”。具体培训内容及方法措施如下:

1. 综合素质拓展

邀请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进行高端讲座,拓宽学科名师的视野,提升其教育理念和文化素养。

2. 能力短板补差

针对学科名师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培训。

3. 教育家型教员培养

建立名师工作坊,开展跨院校交流、国际培训等项目,助力完成教育家型学科名师的进阶。

四、体系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教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培训规划、实施和评估工作。建立院校、系部两级管理体系,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完善制度机制

制定《教员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质量评估标准》等制度,建立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

(三)优化资源配置

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建设培训基地,开发培训资源,聘请军内外专家组成培训师资库。

(四)强化评价激励

建立培训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开展培训效果跟踪评价。对表现突出的教员给予表彰奖励,营造重视培训、争当优秀的良好氛围。

五、结论

融入教育家精神的教员培训体系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一是将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有机融入三个梯次的培训中,形成了完整的培训内容体系;二是根据教员成长规律和专业发展需求,设计了差异化的培训目标和内容。三是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和保障机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实践表明,该培训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教员的教育家精神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员队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晓峰 , 王鹏岗等 . 青年教员综合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J. 教育进展 ,2025,15(1):1290- 1296.

[2] 陈娅萍 , 刘丽燕等 . 实战化背景下建设士官院校高素质文职教员队伍要把握好四个环节 [J]. 中国军转民 ,2024(14):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