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略
石雨珂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梅香街小学
新课标倡导“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但是,数字化普及时间尚短,多数语文教师缺乏经验,尤其是融合运用不够熟悉,如果机械化塞入,可能会使阅读教学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种子期”,各方面能力还不完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其认知发展,秉持服务原则,以数字技术指引阅读,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通过热烈的师生交互,获得多样化的真实体验,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
小学中高年级时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节点。但受传统教育观影响,有部分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如逐段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字词含义和写作手法,学生只会听和记,缺乏思考,没有主动权。同时,过于依赖教材和教案,要求自主默读、小组朗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推动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与思考,反而会降低阅读兴趣,影响阅读理解,时间一长甚至会感到厌恶。
(二)数字技术操作繁杂,教学效率无保障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化 + 阅读课堂”受到众多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通常会涉及多种工具和软件,如电子课件、微课等,其制作步骤较多,且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设计排版。尤其是对年龄大的教师来说,过于复杂和麻烦,且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导入异常、播放中断等,无法保障教学的流畅性,甚至会延缓教学进程,很难高质高效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效率也不会高。
二、基于数字化环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施行APP 导学,打响阅读预热
当今时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着变化 , 他们有新的需求、新的期待 , 求知欲也指向了新的学习方式。APP 导学便是最好的象征。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对语文阅读具有促进作用,只要科学使用,就能辅助学生快速地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基础。
预热是一节阅读课的准备工作,如果导学得当,不仅能够做好学情分析,还能引起学生好奇心,调动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整节课提供良好的铺垫。《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教学之初,以“问卷星”APP 为工具,设计一份课前问卷调查,通过班级群发放,以在线答题的形式,审视班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基础。如 1.“观潮”是干什么。2.“潮”的怎样的。3.“潮”的成因是什么。4. 天下奇观你知道哪些。5. 你是否去过盐官镇亲眼目睹钱塘江大潮涨潮的情景。6.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时间、空间)。7. 你还能找出哪些相关的古诗词。通过问卷导学,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完成调查后,以云图的形式观看学生答题趋向,结合答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以 AI 智能判断学生对“观潮”的认知,准确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动态调整阅读教学设计。
(二)整合数字资源,优化氛围氛围
传统阅读课堂往往会出现单一、枯燥的教学情景,最终学生对课文研读失去兴趣。数字化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尤其是课程资源选择,更为多元,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其中,媒体资源具有超强的表现力,是最常用的数字资源之一。作为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构建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媒体情境,最大程度渲染气氛,促使阅读有趣、有序地进行,增加感性认识,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生对直观的图片、视频记忆深,且喜欢仔细观察。在学习《梅兰芳蓄须》一文时,出示梅兰芳的照片,再播放一小段戏曲音频“霸王别姬”,让学生闭上眼细细听,获得他的身份信息“京剧演员”。其次,再通过电影片段,使学生共情抗战时期水生火热的民族背景,奠定本文阅读基础。根据课题,预设中心问题“梅兰芳为什么蓄须?”引领学生一步步阅读故事内容。插入一个“转述”游戏,要求学生学生用文章“六要素”想同桌或组员讲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用三句话概。如起因—梅兰芳为何要想尽办法拒绝;经过——想了哪些办法,经历了哪些困难;结果——抗战胜利后,梅兰芳是怎么做。通过这种方法,梳理梅兰芳的情感变化。最后,播放一段小诗朗诵“一代大师梅兰芳,蓄胡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假如你是梅兰芳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问题,企图让学生形成价值认同,树立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
(三)生成网聊圈子,完成阅读解疑
语文阅读课,不仅仅要关注课上的“激烈碰撞”,还要促进课下的“分享交流”。从大观念来看,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师必须做好课后服务,促进课堂内外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其自我生长。
学完一篇课文,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不好意思在课上问老师,导致长期无法解决。基于此,教师要开发“网聊圈子”,利用 QQ 群、微信群,建立“匿名交流站”,促进学生自由交谈,对各个问题进行逐个击破。古诗词是很多学生的短板,例如在学习《出塞》后,鼓励学生发表疑惑点和困难点: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具体是怎样的,“龙城”“飞将”有多少重含义,诗句背诵总是遗忘、混淆怎么办,为什么会有“胡马度阴山”的情况发生等等,让学生在评论区中留言,保持阅读思维的活跃,看看谁的想法又合理又精彩,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乐中学。
综上所述,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 APP 导学、网络信息、直播课堂、线上任务、网聊平台等数字化手段,为学生呈现多彩的教学盛宴,学生的参与度大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更上一层楼,可谓是一举多得。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课文学习的一种工具,绝无法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数字技术在阅读课堂使用的量和度,不能喧宾夺主。如此,才能发挥最大功能价值,才能助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面对新的教学挑战,还要找准“三大路径”,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不断创新,持续摸索和总结,构建出一套全面且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案,以此确保数字化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韩霞 . 小学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J]. 甘肃教育 ,2024(11).
[2] 李雪瑜 . 数字化教学助推小学语文阅读优化 [C]// 素养引领模式变革·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第八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23.
[3] 李寒菲 . 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胜任力现状调查研究[D]. 宁夏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