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PBL 的小学数学情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郑雪萍
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
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基于问题解决(PBL)的教学模式强调以真实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基于 PBL 的小学数学情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在构建基于 PBL 的小学数学情理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遵循几个重要原则。
第一是情理性原则,它强调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应小学生认识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搭建新的知识架构,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情景,引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领悟数学概念,把握数学思想方法。第二是生活化原则,即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真实问题当作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加强自身运用数学知识来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合作探究原则,强调学生要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启发,在积极讨论和思维碰撞中共同建构知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倾听、表达、质疑、辩论等,在与他人合作互动中理解知识并加以内化,提高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基于 PBL 的小学数学情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1. 前期准备阶段
基于 PBL 的小学数学情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前期准备阶段十分关键,教师要在项目设计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下足功夫。首先教师要按照教学目的和学生特征来精心安排符合学情的 PBL 项目,项目的选题应当来自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1]。其次,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全面了解学情,为开展 PBL 教学奠定基础,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才能量身定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
2. 项目导入阶段
项目导入阶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究动机至关重要。教师应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也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源,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盎然的游戏活动等。问题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欲望,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也要有适当的开放性与挑战性,给学生提供想象与创造的空间[2]。
以六年级上册第 5 课《圆》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各种圆形物品,如钟表、车轮、盘子等,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可以提出驱动性问题:“生活中都有哪些圆形物品?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我们该如何准确描述和区分不同大小的圆 ?”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的欲望,为开展项目学习奠定基础。
3. 探究实践阶段
基于 PBL 的小学数学情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项目任务进行合理分解,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任务分解要遵循数学学科逻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可分为“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成果展示”等环节,使学生探究活动有序展开。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工具支持。教师可以整合数字教材资源,如共享笔记、微视频等,方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记录、交流和反思 [3]。
以六年级上册第7课《扇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分解任务,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再利用表格、扇形图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制作成统计图进行展示。教师可提供电子表格、在线问卷、统计图制作软件等数字工具,以及实物饼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高效完成任务,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4. 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
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对于巩固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可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探究成果,如手抄报、立体模型、数学故事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形象地展示学习收获[4]。此外,评价方式也要注重多元性和过程性。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自我反思,全面考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探究深度,思考问题是否透彻,解决问题是否有创新。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小组协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与他人有效沟通,是否为集体做出贡献。
结束语
总之,基于 PBL 的小学数学情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它遵循情理性、生活化、合作探究等原则,采取精心准备、巧妙导入、有序探究、多元评价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基于 PBL 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究工具,创设多元互动的展示平台,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登连 . 情理教育课堂 五育融合实践——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数学情理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J]. 名师在线 ,2025,11(05):1- 3.
[2] 吴珏 . 基于“ 情理” 课堂的小学数学游戏教学 [J]. 第二课堂(D),2020,(11):38- 39.
[3] 杜厚娴 . 情理相融 重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策略 [J].考试周刊 ,2020,(47):82- 83.
[4] 任霞 . 让小学数学课堂情理共融——以“ 认识分数 ( 二 )” 教学为例 [J]. 教育界 ,2020,(06):25-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