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体育认知的转变与实践
张楠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校030003
前言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引导其养成体育运动良好习惯。在当下,中学生普遍存在体育认知不高问题,对体育轻视、参与积极性不高,多是被动参与,没有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教师要深入探究如何转变中学生对体育认知,采取措施有效激发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内在动力。这也是当前教学重心和素质教育要求。
1 转变中学生对体育认知的重要性
中学生能够正确认知体育,这对于其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当下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认知存在着误差,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仅是课间消遣娱乐或者是也仅是为应付考试,对于体育在增强体质、培养坚定意志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同时也没有更好认识到体育能促进身心健康,使其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在当下,随着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体育对其人生发展重要性,充分明白体育既有助于锻炼身体,更能促进其学会合作、懂得规则意识,不断提升抗压能力,这对于其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学生通过观看体育赛事或者是在校园体育氛围影响下,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主动提升运动技能并养成了长期锻炼习惯。总之,在当下中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正在转变,从表面认知向深层理解有效转变,但是真正推动学生认知根本转变,还需要教师深入引导同时为其提供丰富体验来深化。
2 中学生对体育认知的转变与实践
2.1. 运用“宣讲、传播法”促进学生对体育态度的转变
人的行为会受到需求意念或者是本身需要驱使,只有产生需求才会形成意向选择。同理,中学生对体育产生需求也离不开环境影响。通过有效引导学生认知体育才能使其产生驱动力,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定期宣讲、传播体育知识,同时对学校体育环境不断改善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氛围,建立积极态度,充分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实现体育态度有效转变。通过这种宣讲、传播体育可以使学生建立需求。教师要改变学生对体育偏见以及其他不正确看法。学校要在全校积极营造浓厚体育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使其消极态度得到有效改变。如,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定期宣传关于体育知识,可以是一些体育赛事的动态,也可以是一些健康理念。特别是要把握住机会,比如在举行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期间有针对性宣传,使得学生充分认识体育的地位,改变学生对体育态度,使学生更好关注和认同体育,进而推动学生体育态度发生积极变化。比如,通过传播世界杯赛事引导学生更好参与到足球比赛运动中,增强参与意识。通过这种有效的宣讲传播使得学生对体育的价值更好内化于心,建立积极体育态度,也更能够有效外化于行,积极付诸于体育实践中。
2.2. 运用“体验练习法”提高学生体育积极性
体育属于一种身体力行实践。体育教学属于一种身心行为,既需要肢体运动,也需要大脑思考。相比于其他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积极态度,通过肢体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同时也要结合思维活动。因此,学生身体会承受一点运动负荷。体育教学具有特殊性,体育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内容选择范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条件设施较差,学生选择体育项目较少,都会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很多项目对学生的体能要求较高,如果辅助设施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学生面临挫折,对于体育学习乐趣难以体验,学生对体育缺乏热情,甚至畏惧、厌恶,无法有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运用体验练习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产生主动性、积极性,获取充分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等,同时开展渐进式训练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体育目标,使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内在动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克服惰性,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学校一方面要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要设计更丰富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选择,结合自身兴趣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身体养成锻炼习惯,更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有效转变学生体育态度,
2.3. 利用“崇拜模仿法”积极转变学生体育态度
中学生具有较强模仿心理。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崇拜是人发自内心的对某个人所产生的尊重、钦佩、羡慕乃至效仿。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们也会产生崇拜心理,进而自主模仿。这种崇拜能够发挥出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模仿。学生崇拜的对象可以是一些体育明星,也可以是体育老师。他们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崇拜心理,引导其自主模仿,将崇拜转化为一种学习动力。特别是体育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如果能够表现出较好个人行为、体育技能,也能够激发学生崇拜心理。学生就能主动按照教师指导开展练习,特别是对教师体育动作认真模仿。为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崇拜心理,在不断提升自己运动技能过程中,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向学生们展示。教师要将自己体育运动能力、精神气质充分展示出来,确保学生心悦诚服,鼓励学生加强模仿,完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将自身良好生活方式、运动风采全面展现,为学生树标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体学生观看他们喜欢的体育明星的各种赛事,使学生充分感受榜样力量,有效激发其参与热情。通过这种崇拜模仿内化机制,有效激励学生对体育产生持久的兴趣,始终保持着积极态度。
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师通过宣讲传播法营造体育氛围,赋予学生良好体验练习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其崇拜模仿学习榜样,进而能够协同发挥作用,有效改变学生对体育认识和态度。未来,教师要深化研究,采取有效举措引导学生转变体育态度,主动参与其中,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红英 . 初中体育深度合作学习中学生领导力的转变[J]. 当代体育 , 2021(40):0094- 0095.
[2] 钱超群.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J].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 2010(11):1.
[3] 宋龙飞 . 体育学习 : 变 " 被动 " 为 " 主动 "——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策略研究 [J]. 体育师友 , 2018, 41(4):3.
张楠(1975.11),女 汉族 山西省太原市人 学历:本科 职称:中教一级,从事高中体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