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之重点

作者

刘炎发

南安市工业学校 362321

引言: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建设制造强国有重要意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培训基地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优化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培训基地是中职院校开展专业教学、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水平培训基地,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培训基地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动手能力,培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学生通过在基地参与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在“做中学”,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基地还有利于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培训基地,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互聘、实习实训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1]。

此外,培训基地是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培训基地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职能,还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基地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研项目研究,积累和创新关键技术,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科研成果。

可见培训基地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训基地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规划基地布局,深化产教融合

要优化培训基地建设,就要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区域发展高度契合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基地建设布局。要立足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找准专业建设和基地建设的切入点。在专业设置、基地功能定位等方面,要符合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契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2]。还要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重点,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如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合作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推动校企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合作。如泉州与与力文科技(福建)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共建实训基地。中职院校可提供场地、师资等教学资源,力文科技公司可提供设备,项目等企业资源。基地的硬件设施,实训项目应紧密对接公司的实际生产,让学生通过项目实操,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技术,提升动手能力,缩短与企业的距离。

(二)更新优化实训设备,紧跟技术前沿

培训基地建设要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加大实训设备更新与优化力度,打造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实训平台。对标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引进行业最新工艺装备,开设前沿技术实训项目,如泉州深度对接电动船艇智能制造产线建设需求,引进自动铆接机器人、AGV智能物流、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建成了电动船艇动力总成智能制造生产线,构建起全流程智能制造实训环境,学生在智能工厂环境中学习,毕业后能顺利对接智能制造生产一线岗位。建立实训设备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设备良性运行,加强实训设备使用、维护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台账和使用记录,同时建立实训耗材补充机制,落实耗材费用,保障实训项目的有序开展[3]。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信息化手段,面向全校师生、社会学习者开放优质实训资源,提高实训资源利用率,让更多学习者共享优质实训资源。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是培训基地建设的关键要素,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第一,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依托培训基地,常态化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在生产一线掌握最新工艺流程,操作技能,并转化为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4]。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在科研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育人本领。第二,强化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成果的转化,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等建设,在教研实践中凝练教学特色,形成教学成果。第三,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突出实践教学能力考核,将企业生产实践,技术服务,应用研究等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范畴,以制度导向引领和激励教师提升实践育人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结语:

培训基地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依托,对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价值。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衍生的新态势新需求,培训基地建设要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展开,恰当规划好布局,推动校企合作造就人才,对体制机制创新、实训场地建设、师资专业成长等事宜持续用力,促进基地内涵实质化。培训基地可稳步提升人才培养品质,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拓展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为制造强国的快速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陈运武,吴杰 . 中等职业学校依托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跨学科支持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探索 [J]. 内江科技,2024,45(09):157-158.

[2] 阮为平 . 新工科背景下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动力电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J]. 汽车测试报告,2025,(03):109-111.

[3] 卢培冬. 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2024,(16):128-130.

[4] 蓝冰原 .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J]. 科教导刊,2024,(07):17-19.课题名称《技能培训基地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专业产教融合的功能研 》

课题编号 :QG145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