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
吐逊古力·艾买提
新疆省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康其镇中学842300
引言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灵魂,对塑造学生价值观、形成人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中小学是乡村教育的主阵地,受地域条件、资源配置、家庭环境等影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不少困难。优化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既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明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存问题
当前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着三类突出的问题,一是德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不少学校依然沿用城市学校的德育教材,大多强调城市生活和价值引领,诸如“城市交通规则”“城市志愿者服务”之类的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很难与其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从而使德育成效严重打折,二是德育方法固态单一行。受教师教学资源及班主任个人能力所限,班主任德育往往采取“班会说教”“纪律训斥”,没有采取体验式,实践型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无法实现道德认识向行为习惯的转化。其三,家校社协同机制较弱。农村地区家长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有些监护人(如祖辈)文化程度低,对德育不够重视,村委会、乡村文化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德育的途径有限,无法形成育人合力。
二、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基于乡土特色优化德育内容体系构建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要挖掘本土资源,创建“乡土化”德育内容,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一是融入乡土文化教育。班主任可以结合本地民俗(传统节庆、民间手艺)、红色资源(乡村革命故事、烈士事迹)、自然生态(家乡的山林、河流)等设计德育主题,比如开展“家乡古树保护”“乡村红色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培养爱乡情怀。二是强化劳动德育。利用农村农业生产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田间劳动(种菜、摘果)、乡村环境整治(扫路、分类垃圾)等活动,在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责任担当的品质,同时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价值”,避免“重智育、轻劳动”。
(二)创新德育方式,提升学生主体参与度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要摆脱“说教式”德育的局限,尝试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一是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结合农村生活场景布置实践任务,开展“模拟家长角色”活动,由学生承担家庭日常采购、照顾年幼弟妹的任务,感受父母的辛苦;开展“乡村困境家庭帮扶”活动,让学生帮助孤寡老人打扫房屋,捐赠书籍等,从实践中学会换位思考、乐于奉献。二是借助新媒体拓宽德育渠道。根据农村学生对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感兴趣的特点,班主任可以制作“乡土德育微视频”,比如讲述乡村好人好事、介绍农业科技道德,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开展“德育线上打卡”活动,鼓励学生上传自己劳动的照片、助人的视频,让德育变得更有趣、更互动。第三是实行项目式学习 (PBL),学生围绕着农村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展小组性研究,例如“乡村垃圾分类方案设计”“我的家乡如何推销特产?”之类的内容去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在集体中合作完成德育项目,既能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爱恋,从而达到将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相互结合的效果。第四是实施个别化德育引导,班主任需注意每位学生在性格和成长上的不同之处以及成长所需,针对每一位学生做一对一的交流谈话、心理疏导,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困惑与迷雾,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德育工作做到更加贴心,也更有效果。通过这些新颖的方式能够使农村中小学班级中的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更加有吸引力,在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的同时也能提高综合素养。
(三)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凝聚德育合力
班主任要主动搭建家校社协同平台,冲破育人“孤岛”。家庭方面,创建“分层沟通机制”,对于留守学生,定时与在外务工家长做视频沟通,反馈学生德育情况,引导家长通过电话,视频等手段展开亲情教育,针对本地家长,举办“德育家长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德育办法,怎样通过日常劳动,家庭礼仪培育孩子品德。社会方面,联动村委会,乡村文化站,乡贤等力量,邀请老党员,乡贤踏入校园,讲述乡村发展故事,自身奋斗经历,用身边人影响学生,同村委会联手展开“乡村文明小使者”活动,安排学生参加乡村文化宣传,环境美化等工作,把德育带到校园之外。
(四)提升班主任素养以夯实德育基础
农村中小学要强化班主任德育能力培育,一方面,完善培训机制,县域教育部门可定时举办“农村德育专题培训”,邀请专家,优秀农村班主任分享经验,内容着重乡土德育规划,留守学生心理疏导,家校联系技巧等实际技能,搭建“城乡班主任结对”平台,城市优秀班主任与农村班主任一对一交流,通过听课,评课,一同规划德育活动等形式,优化农村班主任的专业水准。另一方面,减轻班主任非教学负担,学校要合理安排任务,防止班主任被过多的行政事务,诸如填表,迎检等事情占据德育时间,创建德育奖励制度,把德育工作成果纳入班主任考核范畴,对好的德育事例,突出的德育成果予以表扬,调动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热情。
结语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从农村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内容乡土化、方法多样化、协同常态化、能力专业化,破解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难题。才能真正把德育落实到农村学生的身上,培育出既有文化又有德行、爱家乡的新型农村青少年,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濛 .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J]. 中国农村教育,2019(14).
[2]赵丽霞,曹瑞,麦清,等 . 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J]. 教学与管理,2016(9).
[3]李明,张华.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德育创新路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1(5).
[4]刘芳 . 家校合作在农村中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