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协同参与小学研学旅行的模式与成效分析

作者

胡元正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桃园小学 225800

引言

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小学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22 年教育部等 11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宝应县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开展的“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创新家校协同参与模式,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实践学习体验。

一、家校协同参与研学旅行的组织模式

(一)前期准备阶段的协同

在宝应县革命烈士陵园研学活动的前期准备中,家校协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活动方案的共同制定,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参与研学方案的讨论,结合家长的建议优化活动流程;其次在安全预案制定方面,家校协同展现出独特优势。学校组织家长志愿者与教师共同进行实地考察,家长们从不同职业角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如一位从事安保工作的家长建议在纪念碑前设置安全警戒线,一位医护人员家长则完善了急救预案。这种专业化的建议极大提升了活动安全性;最后学校特别重视发挥家长的专业特长,如邀请从事历史研究的家长参与设计研学手册内容,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家长指导手工制作方案。这种深度参与不仅优化了活动设计,更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以“红色故事分享”环节为例,学校提前两周向家长征集当地革命历史故事,由家长协助孩子准备讲述内容。这种准备过程不仅丰富了研学资源,更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了教育合力。

(二)活动实施阶段的协同

在研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家校协同主要表现在人员配置和活动引导两个方面。学校组织家长志愿者全程参与,与教师分工合作。如在“现场教学”环节,家长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确保学生安全;在“互动体验”环节,擅长手工的家长指导孩子们制作主题手工;在“仪式教育”环节,家长代表参与敬献花篮,以身示范表达对先烈的敬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践任务”环节,家长志愿者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研学手册,促进学生对红色精神的深入理解。这种亲师共同引导的模式,使教育影响更加立体多元。

二、家校协同参与研学旅行的教育成效

(一)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家校协同的研学模式大大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在宝应县革命烈士陵园的研学活动中,家长的直接参与增强了教育感染力。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庄重地敬献花篮、认真地聆听革命故事时,他们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以“沉浸式体验”环节为例,学校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邀请退伍军人家长示范标准军礼,组织文艺特长家长带领朗诵革命诗词,安排手工达人家长指导主题手工制作。这种有针对性的分工协作,既保证了活动质量,又让每位家长都能找到适合的参与方式。特别在“仪式教育”环节,家长代表的庄严参与,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强化了教育感染力。

(二)促进家校教育理念融合

通过共同参与研学活动,家校双方在教育理念上达成更多共识。在活动后的反馈中,许多家长表示,这种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有位家长在活动感想中写道:“和孩子一起制作革命主题手工时,我们不仅完成了作品,更完成了一次精神的对话。”还有的有家长收集整理了宝应本地革命烈士的家书,在“红色故事分享”环节朗读,这些身边的故事让学生倍感亲切。在情感维度,家长的情感表达具有示范作用。当孩子们看到父母在烈士墓前郑重鞠躬时,肃穆之情油然而生。在行为维度,家校共同引导实践转化。这种教育理念的趋同,为后续的家庭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拓展实践育人途径

家校协同的研学模式丰富了实践育人的实施路径。在宝应县革命烈士陵园的研学活动中,家长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如有家长熟悉当地革命历史,在现场教学环节补充讲解;有家长擅长手工制作,在互动体验环节提供专业指导。这种资源整合大大拓展了学校教育的边界,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多维度的拓展,在音乐教师的专业视角下展现出独特价值。笔者尝试将红色音乐元素融入研学活动,如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学唱革命歌曲,在音乐中感悟革命精神。这种艺术与德育的融合,获得了家校双方的高度认可。

结语:宝应县革命烈士陵园研学活动的实践表明,家校协同参与是提升研学旅行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前期准备、活动实施、后续延伸的全过程协同,不仅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更促进了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建议在今后的研学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协同方式,深化协同内容,让家校协同在实践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音乐教师,笔者也将在今后的研学活动中,尝试将红色音乐元素融入其中,通过音乐与历史的结合,进一步增强教育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辛小春 ; 雷小花 . 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现实困境与相关策略研究[J]. 天津教育 ,2021(29)

[2] 郭勤 . 研学旅行课程建构与实施策略 [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