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齿一定要拔掉吗?

作者

周彬

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

一、什么是智齿?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一般在 18至 25 岁之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智齿在生长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数量上,正常情况下应该有 4 颗,上下颌各两颗,但有些人可能少于 4 颗甚至没有,这与遗传等因素有关。萌出时间也各不相同,有的人 20 岁之前就萌出,有的人 40、50 岁才长,还有的人终生不长,这些情况都属于正常现象。

智齿的生长位置特殊,位于口腔最内侧,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颌骨逐渐变小,而牙齿的数量和大小并未相应减少,导致智齿生长空间常常不足。这种空间不足的情况使得智齿容易出现各种异常生长,比如横向生长、倾斜生长、埋伏生长等,医学上称为阻生智齿。

二、智齿保留的依据

生长位置正常:如果智齿生长位置端正,能够正常萌出,并且与对颌的牙齿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这种情况下的智齿可以考虑保留。正常的咬合关系意味着上下智齿能够均匀接触,在咀嚼食物时可以协同工作,帮助磨碎食物,提高咀嚼和消化效率。

口腔清洁可实现:智齿虽然位于口腔内侧,但如果其周围有足够的空间,使得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措施能够有效实施,能够保持智齿及周围牙龈的健康,没有出现牙龈发炎、龋齿等问题,这样的智齿也可以保留。有效的口腔清洁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智齿就不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威胁。

无不适症状:智齿在生长和存在过程中,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如疼痛、肿胀、咬合不适等,同时也没有对邻牙造成压迫或其他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下的智齿可以暂时保留,但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监测其变化。

三、智齿需要拔除的适应症

反复引发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时,未完全消失的牙囊与牙冠表面之间的间隙易积存食物残且不易清除,同时由于温度与湿度均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使牙囊组织感染坏死而形成盲袋,更由于咀嚼食物和牙齿萌出自身的机械压力以及对颌牙的咬伤,使龈瓣和冠周软组织经常处于损伤状态,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引发冠周炎。冠周炎会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如果智齿反复引发冠周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情况下建议拔除智齿。

导致邻牙病变:由于智齿生长空间不足,常常会倾斜生长,压迫邻牙的牙根或牙冠,导致邻牙出现龋坏、牙周组织破坏、牙根吸收等病变。邻牙的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疼痛、牙齿松动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邻牙无法保留。为了保护邻牙的健康,这种情况下的智齿需要拔除。

咬合关系异常:智齿生长位置异常,无法与对颌牙齿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会导致咬合紊乱。咬合紊乱可能会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困难等症状,同时也会影响咀嚼效率。对于咬合关系异常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矫正的智齿,应考虑拔除。

引起其他口腔问题:智齿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其他口腔问题,如食物嵌塞。由于智齿位置靠后,与邻牙之间容易形成间隙,导致食物嵌塞,长期食物嵌塞会引发牙龈炎症和龋齿。此外,有些智齿的生长会导致口腔黏膜反复损伤,形成溃疡,这种情况下也需要拔除智齿。

阻生智齿:阻生智齿是指由于骨量不足等原因,智齿不能正常萌出,完全或部分埋伏在牙槽骨内。阻生智齿本身无法正常行使功能,而且还可能会引起邻牙牙根吸收、颌骨囊肿等疾病。对于阻生智齿,一般建议尽早拔除,以避免潜在的危害。

四、智齿拔除的禁忌症

全身疾病急性期:患有严重的全身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在疾病急性期不适合拔除智齿。此时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拔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手术风险。需要等病情得到控制,处于稳定期时,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才能进行拔牙手术。

口腔急性炎症期:口腔内存在急性炎症,如急性冠周炎、急性牙龈炎等,此时拔牙会导致炎症扩散,加重疼痛和肿胀,增加感染的风险。应先进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考虑拔除智齿。

妊娠期和哺乳期:妊娠期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拔牙风险较高,前三个月拔牙可能会导致流产,后三个月可能会导致早产。妊娠期中期(4-6 个月)拔牙相对安全,但也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哺乳期拔牙一般对婴儿没有直接影响,但拔牙时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分泌,因此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并在拔牙后暂停哺乳一段时间。

血液系统疾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拔牙后可能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这类患者在拔牙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血液检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拔牙。

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或化疗期间,身体抵抗力下降,拔牙可能会导致感染和愈合不良。此外,肿瘤侵犯牙槽骨时,拔牙可能会导致肿瘤扩散。因此,恶性肿瘤患者拔牙需要在肿瘤治疗结束后,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五、智齿拔除后的注意事项

术后出血处理:拔牙后,医生会在拔牙创口放置棉球或纱布,患者需要咬紧30-60 分钟,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拔牙后24 小时内,口腔内有少量血丝是正常现象,不要反复吸吮或吐口水,以免破坏血凝块,引起出血。如果出现大量出血,应及时就医。

饮食注意:拔牙后2 小时内不要进食,2 小时后可以进食温凉、柔软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创口,影响愈合。同时,不要用拔牙侧咀嚼食物。

口腔卫生维护:拔牙后 24 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以免血凝块脱落。24 小时后可以用温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但不要用力漱口。刷牙时要避开拔牙创口,避免损伤创口。

休息与活动:拔牙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引起创口出血和疼痛。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睡眠,有利于创口愈合。

疼痛和肿胀处理:拔牙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和肿胀,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缓解症状。如果疼痛和肿胀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拆线:如果拔牙创口进行了缝合,一般在术后 7-10 天拆线,具体时间由医生根据创口愈合情况决定。拆线时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患者不必过于紧张。

综上所述。智齿是否需要拔除,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智齿的生长情况、是否引起口腔问题、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如果智齿生长正常,能够正常行使功能,且没有引起任何不适和病变,可以考虑保留,但需要定期检查。如果智齿存在生长异常、反复引发炎症、导致邻牙病变等问题,应及时拔除。在决定拔除智齿前,患者应到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由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拔牙后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做好术后护理,以促进创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