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是中国红色基因重要承载地
孙艺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1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铸就的精神传承,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更凝聚着亿万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民族信仰。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和新中国工业化的核心区域,辽宁在中国现代史各个关键阶段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红色基因的重要承载地。
一、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与抗战精神的高地
辽宁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炸毁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段并嫁祸中国军队,制造“九一八”事变。沈阳,这座因战火而著名的城市,成为中国近代史悲壮转折的重要坐标。
在沦陷的黑土地上,东北抗日联军挺身而出。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战士们,不畏严寒、斗志昂扬,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书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诗。赵一曼烈士的誓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至今仍激励无数人坚定理想信念。
此外,辽宁还是抗战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大量红色宣传资料和抗战文学作品在沈阳、抚顺、丹东等地悄然传播,成为激发群众抗日热情的重要武器。东北抗联的历史不仅体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成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解放战争的决胜之地与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辽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重地,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首战,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战。1948 年 9 月至 1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境内展开辽沈战役,彻底扭转了中国战争的战略格局。辽沈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红色基因在这里厚植、沉淀、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更是被誉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鞍钢、本钢、沈飞、大连船厂等一批重点国有企业相继建设,为新中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一五”计划期间,一批重点工程落地东北,其中辽宁占据主导。这里不仅是全国重工业的心脏地带,更是工业劳模和科学家精神的源泉。王进喜、孟泰、李四光等英雄人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
三、抗美援朝的前沿阵地与人民军队精神的见证地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一场重大考验。辽宁作为临战前线,不仅是物资运输和兵员调动的后方保障,也是志愿军出征的集结地。丹东作为中朝边境城市,承担了大量的战略任务,
其火车站、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在战争期间屡遭轰炸,丹东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依然坚持支前、护桥、修路,为战争胜利做出巨大牺牲。
如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纪念塔,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红色精神在代代传承中焕发新生。
辽宁不仅承载了战争记忆,更保存了革命精神。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在这片热土上凝结为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和红色信仰。
四、新时代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性传承
在新时代,辽宁积极推动红色基因的教育化、实践化转型,红色精神不仅留存在纪念碑和教科书中,更深植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实践之中。全省先后建成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雷锋纪念馆、本溪抗联旧址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思政课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
辽宁还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红色文化与文旅融合。通过红色影视剧创作、主题展览、群众演出等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年轻人“动”起来。
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辽宁坚持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动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与实干精神,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绿色能源转型、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不断突破。红色精神已成为激励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引擎。
五、结语: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大地上绽放光芒
辽宁之所以成为中国红色基因的重要承载地,不仅因其历史事件的厚重,也在于其不断延续与发展的红色精神体系。从抗日烽火中的民族气节到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堡垒,从抗美援朝的钢铁防线到工业建设的共和国支柱,辽宁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当前,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我们更需从辽宁的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爱国主义情怀,践行初心使命。让我们坚定信念,继续谱写新时代红色精神的壮丽篇章。
(本文为辽宁社会科学院 2025 年度院级青年课题“抗战时期的国际合作研究”,lnsky25kt48 的成果之一)